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如果说趣味问题是近代西方思想构建美学学科的引线,那么18世纪对这一问题的回应,不再限于对...
汉代经学视野下的《诗》学以齐诗学为代表,具备典型的阴阳五行论特征,学界常以“五际”说契入
20世纪以来,随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洗礼,民国政府对美育的重视,中国现代美术史的书写...
“批判性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出现的一种设计主张
回顾近代思想中的情动理论,霍布斯将其与主体的欲求能力相关联,这对此后该理论的发展产生了...
追溯“物”在思想流变的实际状况,审美存在构成其得以呈现的基础条件。
第三者问题的产生,源于康德对逻辑的变革。从传统的分析判断转向先验逻辑后,由于组成先天综...
对于“新美学”的建构,德国当代美学将其称为对鲍姆嘉通关于美学作为“感性认知”这一最初构想...
作为当代德国风头正劲的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WolfgangWelsch)通过返回鲍姆嘉通,将美学...
李朴园的美学观点体现在他的专著与艺术评论文章中,综合这些观点可以发现
从《审美教育书简》的现实诉求来看,人们通常将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定位为对审美乌托邦的构建
人们一般将文人画在宋代的独立归因于苏轼,正是通过这位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在当代视野下梳理王朝闻的美育探索,其意图并非对其审美教育理论做专题式研究
《图画见闻志》是宋代郭若虚承接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写的绘画断代史著作
作为现代审美范畴,“怪诞”与“时尚”呈现出特有的结构,即通过形式所内含的对立彰显其与普...
20世纪初,为改造国民性,蔡元培从教育层面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
从社会契约理论的普遍意志到康德的自由意志,意志概念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
上世纪50年代末,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欧美发达国家带来了一个物质繁荣以及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
中国在古代是纺织技艺最为发达的国家,素有“丝绸之国”的称谓。
美的本质是美学学科的核心问题,无法回避。
意大利汉学家马利奥·沙巴蒂尼曾对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作过一番评价,直言其“移西方美学之花接中...
艺术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一直是黑格尔艺术哲学的难点,黑格尔《美学讲演录(1820/1821)》这份讲...
从道德情感主义的道德感(moralsense)到康德的道德情感(moralfeeling),情感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关...
形象历来被认为是美的先决条件。美无论是作为名词抑或形容词,其定义中作为形象的形式因素,都...
本文从“心”“境”关系来探讨中国茶道美学的境界问题。基于“心境互依”而实现的"心境互渗",...
康德的道德律有着明显的形式逻辑意义上的诉求,近乎不矛盾律;判断力批判中的“共通感”思想也...
西美尔与史文德森在对时尚的研究中将时尚规定为求新与变化,在史文德森看来,“唯有当一个事...
在上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中, 高尔泰以其诗人的感性与画家的
“自然”作为审美对象始于汉末1, 但“自然美”真正成为一种
在《诗性正义:文学想象与公共生活》一书中, 玛莎·努斯鲍姆将文学想象和诗歌理解
叶朗教授的“美在意象”说, 无疑是新时期美学的标
艺术化生活作为传统士人理想的生活方式肇始于先秦之际。孔子“浴乎沂, 风乎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 (1) 对美学的重要贡献之一, 是将看上去不美的东
一般而言, 幻象是指对现实空间和物象的变形处理及其效果, 审美幻象则是
从晚期尼采开始, 不少西方思想家都用“虚无主义”作为自己现代
“审美”作为当代情感研究的一个领域, 广义上是指感官体验。从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 是中国美学史研究最具历史持续性、也最繁荣的时期。这
进入新世纪行将二十年, 当代中国美学前沿与国际美学前沿之间
《聊斋志异》与《红楼梦》, 一文一白, 一短一长, 并称中国古代小说的两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优秀的“诗乐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