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提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凸显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此次会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为“十个明确”,从哲学的高度将这一思想概括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对时代课题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回答由“一个”深化为“三个”,系统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提炼概括了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并作出了“两个确立”的重要政治判断,展现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特色、新风格、新气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导,充分把握国际国内深刻变化,密切结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时代发展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入系统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体系正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应对国际复杂的局势以及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以问题为导向,直面国际国内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重大矛盾,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这一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逻辑体系,实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和互动,形成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贡献。
一、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完善和创新自身的理论内容体系,保证了这一理论体系与时俱进。自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概括为“八个明确”后,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又过去了4年多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中,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环境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任务艰巨、历程十分艰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中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减贫目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续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正是在艰辛而又硕果累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实现了内涵的拓展、理论的创新和思想的升华。
为体现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新理论成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这个《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与科学内涵在‘八个明确’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为‘十个明确’。对比‘八个明确’和‘十个明确’,我们很容易发现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对‘八个明确’进行了拓展、丰富和发展”[1]。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不是对原有表述的颠覆性改变,而是更加科学严谨,是对原来“八个明确”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不仅体现在条目上数量的增加,直接体现了4年多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是展现了在实践发展基础上实现的理论新突破、新发展。从整个思想体系的演进逻辑而言,由“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主要从三个不同层面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断完善发展。首先,理论体系内在逻辑更加严谨。“十个明确”将“八个明确”的具体条目的位置按照新的逻辑关系进行了调整,如将“八个明确”原来第八个条目的内容直接调整为“十个明确”中的第一个条目,将党的领导地位放在了首要位置。这一论述的调整不仅是位置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对党的领导地位认识的不断深化。同时,在整个理论体系中增加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条目,实现首尾之间的观照和呼应,使整个思想逻辑体系更加严谨和系统化。其次,理论的具体阐述更加精准。此次《决议》在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阐释过程中,对“八个明确”的部分内容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了修正。如在第二条(原第一条)论述总任务中,增加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明确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走和平的道路,在与其他国家共享共赢中实现民族的振兴。还如在第三条(原第二条)中,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内容替换了原来“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表述,这一论述的调整,体现了党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民的全过程民主参与,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质量,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加实实在在的实惠。再次,理论的内容不断与时俱进。“十个明确”与“八个明确”最为显著的标识就是增加了两个条目,即第七个条目“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第十个条目“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和发展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两个关键问题,反映了党对这两个关键领域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回答,实现了新的理论创新和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这是我们党自十九大以来4年多实践的生动体现,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进一步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充分反映了党和人民在新时代奋斗中所创造的新的伟大成就,更加深刻地洞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战略部署,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提供了理论指南和科学指引,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前景、新纪元,为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
二、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任何一个思想的产生都是历史和现实结合的产物,是在继承过去精神财富中不断开拓创造出新的精神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时代的精神结晶,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过程中、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论断从哲学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根基和时代表征,反映了这一思想成果既立足于鲜活的当下中国实践,又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历史传承中,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实现理论与逻辑的辩证统一,充分展现了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的领导核心,为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亲自谋划、亲自指导,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特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辩证关系、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等层面进行了深刻的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建设理论,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同时,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如《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正是这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治国理政思想文化根基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正是与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相伴而生的,使这一思想体系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历史中,以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为源头活水,充分吸收和汲取了中华文化优秀的哲学思想、精神蕴含、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与中华文化的特质有机融合起来,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中华民族的梦想和追求的内在统一,有效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使中华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赓续传承,夯实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撑,更是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盈着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味儿、深厚的中国情结和浓郁的中华民族魂,具有极强的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成为中华文化精华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一个民族若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想要在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有伟大的精神作为支撑。在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在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逐步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而在这一历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民族精神的鲜明体现,更是民族精神的时代精华。在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是最为深厚的思想观念,维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的繁荣强盛而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如何做到爱国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这些思想内涵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精华,成为巩固和加强国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壮大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和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民族禀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鲜明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对改革创新精神的继承发展,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在不断回应时代之问中完善和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个领域不断深化改革,并不断为人类面临的时代问题提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全世界范围内凝聚起更广泛的和平力量,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不断为人类和平发展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在中国改革开放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三、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历来十分重视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和经验教训。在党成立百年之际,总结自身百年发展历程,就是要让全党同志“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由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生动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是解读中国共产党百年不断从成功走向辉煌的精神密码所在,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是一个内在逻辑严谨的整体。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核心和灵魂,是居于首位的。毛泽东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邓小平也明确指出:“党是领导一切的核心。”从近现代以来的中华民族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以及新中国成立史来看,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中国的面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中华民族的命运也随之扭转。党的领导已经成为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定盘星。第二,坚持人民至上是力量支撑所在,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基。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身奋斗的最终目标。党的百年历程本身就是一部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历史,党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人民同甘共苦、共同奋斗,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第三,坚持理论创新是推动中国事业不断发展前进的思想保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并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在百年历程中,为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命和任务提供了科学指引,推动党从弱小到强大,到成为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在14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政党。第四,坚持独立自主,就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党始终将发展的基点放在自己身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7]正是坚持独立自主,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历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第五,坚持中国道路是党和人民取得一切伟大成就的实践指引。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国情,形成了各自具体的问题和现实境况,没有哪个国家的道路和经验是可以复制的,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行稳致远。百年来,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走中国自己的路,不受任何国家的干涉,成为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密码。第六,坚持胸怀天下,把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人类文明的延续密切结合起来。在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党始终以世界的眼光来关注人类的命运和前途,无论是革命时期抵抗法西斯主义这一人类共同的敌人,还是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从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矢志不渝地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并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第七,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开辟新的境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形成了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这一优秀传统,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突破一切条条框框的束缚,如在革命过程中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改革开放中在传统计划经济中引入市场经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正是党的勇于变革、敢于创造,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时刻。第八,坚持敢于斗争,是我们党不畏艰难险阻、永远保持奋进状态的重要精神支撑。无论是在成立之初,还是成为执政党之后,党都面临着国内外各种矛盾,但不管是革命时期的敌人如何强大、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主义建设形势有多严峻、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还是新时代以来面临复杂国际国内局势,党从来都是勇往直前,绝不畏惧退缩。党在百年当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正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这成为党和人民在未来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撑。第九,坚持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为了团结一切可以抵抗旧势力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创造性提出了系统化的统一战线思想。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统一战线也被称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被广泛地应用于加强各民族团结,凝聚各个党派、宗教、阶层的共识,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形成共同奋斗的合力,推动全体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第十,坚持自我革命是党不懈奋斗的动力。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基因,也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党的伟大不在于没有犯错误,而是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始终把“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作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和自我革新,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不断清除党内的腐败和变质现象,积极应对和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经受住了国内外各种艰难险阻的考验,赢得了党心民心,成为走向成功的重要哲学基因密码。
四、“一个时代课题”到“三个时代课题”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回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结合中国的实际,对一系列事关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研判,在十九大报告提出“一个时代课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时代课题”,即从“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为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解决不同的时代课题、回答时代问题中,不断推进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
问题是理论的起点,是时代课题的鲜明体现,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国际局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疲软,全球性问题加剧,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常态。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党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密切结合,历经千辛万苦才取得的重大成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和智慧。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着如何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进一步做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文章,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境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立时代潮头,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一般规律,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条扎根中国大地、适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现实需求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蓬勃生机和活力,成为新时代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的科学指引。同时,随着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党正带领着全体中国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即在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这一历程中,为谁建设、怎样实现以及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充分汲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设现代化的有益成果,充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既有人类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和特征,更凸显出基于国情民情的中国特色,鲜明地回答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系列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持续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建设,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从科技、中国制造、网络、交通、数字中国、教育、人才、体育、健康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强国的具体要求,努力走出一条与西方不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成为引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行动纲领。另外,在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就是建设什么样的和怎样建设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事关前面两个时代课题能否科学解决的关键。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十分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实现不同时期的目标和任务提供了重要政治保证,不断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一系列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针对党在应对时代课题中一度出现的管党不力、治党不严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打铁还须自身硬,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提出了新时代建党的总体要求,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的建设,并通过制度化将党的建设不断推向程序化、科学化,不断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持续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一体化构建,推进全党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探索出了一条在新时代如何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建设道路,形成了系统全面、内涵丰富、成效显著的建党思想,把党的建设推向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五、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系统展现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就是要让中华民族摆脱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耻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孜孜不倦地探索中国自己的道路,无论是在革命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还是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再次结合,探索符合中国自身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及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市场经济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也成为党百年来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在正确发展理念指引下,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在充分借鉴西方现代化建设经验的过程中,“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本真要义。近代以来,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成为各个国家建设的主旋律。西方国家率先进入工业社会,开辟了一条西方模式的现代化道路。在这一历程中,资本主义靠着血腥的殖民地、对外掠夺、奴隶贸易等方式完成了现代化的原始积累,并将世界其他国家沦为了西方国家现代化的附庸,宣判了西方现代化道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只是一种“幻想”。如何打破西方国家现代化道路的神话,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最为紧迫的任务,党的历代领导人为了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脱贫攻坚战任务,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成为民族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进行了进一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国式道路的本真要义和特征,与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有着本质的区别,更是向世界证明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没有固定的现代化模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从理论层面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系统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本真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展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内涵。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上看,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演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类社会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在这一历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守初心和使命,把为人民谋福利、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根本追求,立足中国实际,面向人类社会未来,扎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汲取和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回应人类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在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结合新时代国内国际形势和发展要求,系统回答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系列问题,解决了一系列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国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尤其是在疫情肆虐全球之际,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使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了重大胜利,人民的生命健康得到了重要保障,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治理,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发展进步的一边,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中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解决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共同问题开拓了新的思路,不仅终结了“历史终结论”,还打破了“西方中心论”,使西方社会主导的“资本”逻辑回归到人本身的发展逻辑上来。这些新的思想和理念切合中国实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标注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的新高度,成为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旗帜。
六、“两个确立”及其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从坚持党的领导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关于“两个确立”的重要论断,是党在深刻总结百年奋斗历程以及十八大以来党的伟大实践基础上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既是党历史发展的结果,更是党的奋斗的历史结晶。从党的百年发展历程来看,什么时候坚定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和党中央的权威,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的过程中,党中央始终发挥着“举旗定向、掌舵领航”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党百年来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的秘诀所在。同时,正如列宁指出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只有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推动实践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担时代重任、把握时代方向,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时刻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政党的建设,必须有一个领导核心。从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看,就是一个不断形成党的领导核心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过程。革命战争时期,遵义会议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长征途中粉碎了张国焘等的分裂中央、搞山头主义、破坏革命的行为,团结全党力量带领人民群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拨乱反正,把党和国家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程。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人民的命运需要有这样一个领导集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局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正是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有序展开,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始终保持党的内部高度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这就要求在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中,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一切听从党中央的指挥,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并在具体实践中十分重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引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解决时代课题、回答时代之问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时代的国情党情民情相结合,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党积极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面临的各种风险,保证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局势下,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应对各种艰难险阻,成为我们党不断取得成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思想武器和根本指南。在进一步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地用这一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自觉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开辟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原载:《河南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节选)
来源:“哲学中国”微信公众号(2022-4-13)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提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凸显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此次会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为“十个明确”,从哲学的高度将这一思想概括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对时代课题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回答由“一个”深化为“三个”,系统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提炼概括了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并作出了“两个确立”的重要政治判断,展现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特色、新风格、新气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导,充分把握国际国内深刻变化,密切结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时代发展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入系统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体系正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应对国际复杂的局势以及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以问题为导向,直面国际国内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重大矛盾,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这一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逻辑体系,实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和互动,形成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贡献。
一、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完善和创新自身的理论内容体系,保证了这一理论体系与时俱进。自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概括为“八个明确”后,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又过去了4年多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中,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环境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任务艰巨、历程十分艰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中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减贫目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续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正是在艰辛而又硕果累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实现了内涵的拓展、理论的创新和思想的升华。
为体现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新理论成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这个《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与科学内涵在‘八个明确’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为‘十个明确’。对比‘八个明确’和‘十个明确’,我们很容易发现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对‘八个明确’进行了拓展、丰富和发展”[1]。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不是对原有表述的颠覆性改变,而是更加科学严谨,是对原来“八个明确”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不仅体现在条目上数量的增加,直接体现了4年多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更是展现了在实践发展基础上实现的理论新突破、新发展。从整个思想体系的演进逻辑而言,由“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主要从三个不同层面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断完善发展。首先,理论体系内在逻辑更加严谨。“十个明确”将“八个明确”的具体条目的位置按照新的逻辑关系进行了调整,如将“八个明确”原来第八个条目的内容直接调整为“十个明确”中的第一个条目,将党的领导地位放在了首要位置。这一论述的调整不仅是位置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对党的领导地位认识的不断深化。同时,在整个理论体系中增加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条目,实现首尾之间的观照和呼应,使整个思想逻辑体系更加严谨和系统化。其次,理论的具体阐述更加精准。此次《决议》在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阐释过程中,对“八个明确”的部分内容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了修正。如在第二条(原第一条)论述总任务中,增加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明确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走和平的道路,在与其他国家共享共赢中实现民族的振兴。还如在第三条(原第二条)中,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内容替换了原来“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表述,这一论述的调整,体现了党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民的全过程民主参与,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质量,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加实实在在的实惠。再次,理论的内容不断与时俱进。“十个明确”与“八个明确”最为显著的标识就是增加了两个条目,即第七个条目“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第十个条目“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和发展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两个关键问题,反映了党对这两个关键领域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回答,实现了新的理论创新和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这是我们党自十九大以来4年多实践的生动体现,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进一步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充分反映了党和人民在新时代奋斗中所创造的新的伟大成就,更加深刻地洞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战略部署,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提供了理论指南和科学指引,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前景、新纪元,为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
二、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任何一个思想的产生都是历史和现实结合的产物,是在继承过去精神财富中不断开拓创造出新的精神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时代的精神结晶,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过程中、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论断从哲学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根基和时代表征,反映了这一思想成果既立足于鲜活的当下中国实践,又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历史传承中,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实现理论与逻辑的辩证统一,充分展现了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的领导核心,为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亲自谋划、亲自指导,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特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辩证关系、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等层面进行了深刻的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建设理论,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同时,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如《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正是这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治国理政思想文化根基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正是与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相伴而生的,使这一思想体系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历史中,以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为源头活水,充分吸收和汲取了中华文化优秀的哲学思想、精神蕴含、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与中华文化的特质有机融合起来,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中华民族的梦想和追求的内在统一,有效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使中华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赓续传承,夯实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撑,更是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盈着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味儿、深厚的中国情结和浓郁的中华民族魂,具有极强的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成为中华文化精华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一个民族若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想要在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有伟大的精神作为支撑。在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在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逐步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而在这一历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民族精神的鲜明体现,更是民族精神的时代精华。在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是最为深厚的思想观念,维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的繁荣强盛而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如何做到爱国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这些思想内涵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精华,成为巩固和加强国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壮大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和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民族禀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鲜明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对改革创新精神的继承发展,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在不断回应时代之问中完善和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个领域不断深化改革,并不断为人类面临的时代问题提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全世界范围内凝聚起更广泛的和平力量,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不断为人类和平发展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在中国改革开放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三、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历来十分重视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和经验教训。在党成立百年之际,总结自身百年发展历程,就是要让全党同志“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由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生动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是解读中国共产党百年不断从成功走向辉煌的精神密码所在,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是一个内在逻辑严谨的整体。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核心和灵魂,是居于首位的。毛泽东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邓小平也明确指出:“党是领导一切的核心。”从近现代以来的中华民族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以及新中国成立史来看,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中国的面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中华民族的命运也随之扭转。党的领导已经成为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定盘星。第二,坚持人民至上是力量支撑所在,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基。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身奋斗的最终目标。党的百年历程本身就是一部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历史,党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人民同甘共苦、共同奋斗,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第三,坚持理论创新是推动中国事业不断发展前进的思想保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并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在百年历程中,为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命和任务提供了科学指引,推动党从弱小到强大,到成为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在14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政党。第四,坚持独立自主,就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党始终将发展的基点放在自己身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7]正是坚持独立自主,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历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第五,坚持中国道路是党和人民取得一切伟大成就的实践指引。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国情,形成了各自具体的问题和现实境况,没有哪个国家的道路和经验是可以复制的,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行稳致远。百年来,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走中国自己的路,不受任何国家的干涉,成为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密码。第六,坚持胸怀天下,把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人类文明的延续密切结合起来。在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党始终以世界的眼光来关注人类的命运和前途,无论是革命时期抵抗法西斯主义这一人类共同的敌人,还是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从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矢志不渝地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并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第七,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开辟新的境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形成了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这一优秀传统,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突破一切条条框框的束缚,如在革命过程中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改革开放中在传统计划经济中引入市场经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正是党的勇于变革、敢于创造,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时刻。第八,坚持敢于斗争,是我们党不畏艰难险阻、永远保持奋进状态的重要精神支撑。无论是在成立之初,还是成为执政党之后,党都面临着国内外各种矛盾,但不管是革命时期的敌人如何强大、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主义建设形势有多严峻、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还是新时代以来面临复杂国际国内局势,党从来都是勇往直前,绝不畏惧退缩。党在百年当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正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这成为党和人民在未来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撑。第九,坚持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为了团结一切可以抵抗旧势力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创造性提出了系统化的统一战线思想。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统一战线也被称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被广泛地应用于加强各民族团结,凝聚各个党派、宗教、阶层的共识,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形成共同奋斗的合力,推动全体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第十,坚持自我革命是党不懈奋斗的动力。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基因,也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党的伟大不在于没有犯错误,而是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始终把“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作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和自我革新,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不断清除党内的腐败和变质现象,积极应对和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经受住了国内外各种艰难险阻的考验,赢得了党心民心,成为走向成功的重要哲学基因密码。
四、“一个时代课题”到“三个时代课题”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回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结合中国的实际,对一系列事关党和国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研判,在十九大报告提出“一个时代课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时代课题”,即从“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为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解决不同的时代课题、回答时代问题中,不断推进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
问题是理论的起点,是时代课题的鲜明体现,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国际局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疲软,全球性问题加剧,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常态。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党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密切结合,历经千辛万苦才取得的重大成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和智慧。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面临着如何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进一步做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文章,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境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立时代潮头,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一般规律,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条扎根中国大地、适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现实需求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蓬勃生机和活力,成为新时代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的科学指引。同时,随着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党正带领着全体中国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即在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这一历程中,为谁建设、怎样实现以及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充分汲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设现代化的有益成果,充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既有人类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和特征,更凸显出基于国情民情的中国特色,鲜明地回答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系列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持续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建设,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从科技、中国制造、网络、交通、数字中国、教育、人才、体育、健康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强国的具体要求,努力走出一条与西方不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成为引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行动纲领。另外,在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就是建设什么样的和怎样建设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事关前面两个时代课题能否科学解决的关键。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十分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实现不同时期的目标和任务提供了重要政治保证,不断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一系列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针对党在应对时代课题中一度出现的管党不力、治党不严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打铁还须自身硬,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提出了新时代建党的总体要求,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的建设,并通过制度化将党的建设不断推向程序化、科学化,不断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持续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一体化构建,推进全党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探索出了一条在新时代如何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建设道路,形成了系统全面、内涵丰富、成效显著的建党思想,把党的建设推向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五、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系统展现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就是要让中华民族摆脱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耻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孜孜不倦地探索中国自己的道路,无论是在革命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还是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再次结合,探索符合中国自身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及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市场经济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也成为党百年来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在正确发展理念指引下,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认识不断深化,并在充分借鉴西方现代化建设经验的过程中,“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本真要义。近代以来,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成为各个国家建设的主旋律。西方国家率先进入工业社会,开辟了一条西方模式的现代化道路。在这一历程中,资本主义靠着血腥的殖民地、对外掠夺、奴隶贸易等方式完成了现代化的原始积累,并将世界其他国家沦为了西方国家现代化的附庸,宣判了西方现代化道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只是一种“幻想”。如何打破西方国家现代化道路的神话,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最为紧迫的任务,党的历代领导人为了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脱贫攻坚战任务,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成为民族发展、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进行了进一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国式道路的本真要义和特征,与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有着本质的区别,更是向世界证明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没有固定的现代化模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从理论层面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系统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本真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展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内涵。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上看,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演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类社会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在这一历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守初心和使命,把为人民谋福利、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根本追求,立足中国实际,面向人类社会未来,扎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汲取和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回应人类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在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结合新时代国内国际形势和发展要求,系统回答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系列问题,解决了一系列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国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尤其是在疫情肆虐全球之际,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使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了重大胜利,人民的生命健康得到了重要保障,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治理,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发展进步的一边,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中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解决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共同问题开拓了新的思路,不仅终结了“历史终结论”,还打破了“西方中心论”,使西方社会主导的“资本”逻辑回归到人本身的发展逻辑上来。这些新的思想和理念切合中国实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标注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发展的新高度,成为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旗帜。
六、“两个确立”及其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从坚持党的领导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关于“两个确立”的重要论断,是党在深刻总结百年奋斗历程以及十八大以来党的伟大实践基础上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既是党历史发展的结果,更是党的奋斗的历史结晶。从党的百年发展历程来看,什么时候坚定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和党中央的权威,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的过程中,党中央始终发挥着“举旗定向、掌舵领航”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党百年来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的秘诀所在。同时,正如列宁指出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只有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推动实践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担时代重任、把握时代方向,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时刻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政党的建设,必须有一个领导核心。从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看,就是一个不断形成党的领导核心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过程。革命战争时期,遵义会议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长征途中粉碎了张国焘等的分裂中央、搞山头主义、破坏革命的行为,团结全党力量带领人民群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拨乱反正,把党和国家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程。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人民的命运需要有这样一个领导集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局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正是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党的建设和反腐倡廉,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有序展开,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始终保持党的内部高度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这就要求在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中,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一切听从党中央的指挥,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并在具体实践中十分重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时代化,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引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解决时代课题、回答时代之问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时代的国情党情民情相结合,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党积极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面临的各种风险,保证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局势下,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应对各种艰难险阻,成为我们党不断取得成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思想武器和根本指南。在进一步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使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地用这一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自觉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开辟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原载:《河南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节选)
来源:“哲学中国”微信公众号(2022-4-13)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