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2007年
1月
9~10日,我所和韩国成均馆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韩哲学讨论会”在京召开。
17~20日,我所和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三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在哈尔滨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的6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
19日,我院和浙江省委在杭州联合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一套六卷)首发式及学术研讨会”。院文化研究中心课题组承担的文化卷同时发布,哲学所所长、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景源介绍文化卷的主要内容,并阐述浙江省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29日,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任继愈,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方克立、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罗希文在会上讲话。60多位与会专家就中医哲学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进行了研讨。
31日,李景源、所党委书记吴尚民与来所访问的越南社科院哲学所所长范文德一行会谈。
本月,郭沂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孔孟之间的哲学——以出土文献为背景”结项,成果等级为“优秀”。
本月,周晓亮获2006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2月
6 日,所党委会研究决定,段军侠担任离退休人员管理办公室主任(正处级)。
7日,刘奔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刘奔,男,1942年4月出生,生前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编审,博士生导师,系我所《研究研究》编辑部原常务副主编。
13日,我所举办2007年迎新春团拜会。
3月
5日,《光明日报》报道,我所《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6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中,分别获原发报刊分类排名一、三、六名。
22~23日,第六届(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揭晓。我所获得一等奖2项:叶秀山、王树人等著《西方哲学史(多卷本)》;罗希文译《本草纲目(全英译本)》;二等奖1项:周贵华著《唯心与了别—根本唯识思想研究》;三等奖5项:谢地坤著《走向精神科学之路——狄尔泰哲学思想研究》;孙伟平著《伦理学之后——现代西方元伦理学思想》;郭沂著《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涂纪亮等译《维特根斯坦全集》;李存山论文《反思经史关系:“从启攻益”说起》。
4月
10~11日,院文化研究中心、无锡市政府、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省社科院联合主办的“2007中国(无锡)吴文化国际研讨会”在无锡召开,主题为“吴文化与和谐文化建设”。
14~17日,中国伦理学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与陕西省伦理学研究会承办的“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在陕西西安召开,主题为“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来自中、韩、日三国的140余名伦理学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17日,经所党委会研究批准,我所团支部成立。
23~24日,我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中国伦理学会联合举办的“第六次全国应用伦理学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主题为“伦理与法律:两种规范间的对话”。来自我院及地方高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26~27日,我所与人民出版社联合召开“葛兰西《狱中书简》中文版发布会暨葛兰西逝世70周年纪念会”。谢地坤会见专程参会的意大利葛兰西研究所所长彭斯教授。
5月
9日,我院举行建院30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会第二场。原副院长、学部委员汝信主持,西方哲学研究室主任周晓亮做题为“我国的西方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2日,谢地坤会见美国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桑德尔在哲学所作题为《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学术报告。
28~29日,吴尚民应邀出席武夷学院成立大会代表哲学所表示祝贺,并到我所与福建社科院共同建立的宋明理学研究中心与有关研究人员座谈。
29日,王家瑛作为为中巴友谊做出贡献的中巴文化交流大使代表,获得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颁发的由穆沙拉夫总统亲笔签发的“巴中友谊”证书和奖牌。
31日,院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研究中心与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STS研究会(筹)在我院联合举办《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这套丛书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本月,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揭晓,孙伟平主持的“信息时代唯物史观的新发展”和段伟文主持的“技术化科学的哲学研究”立项。
6月
7~10日,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的“历史、理性、正义”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
13日,我所举办“俄罗斯《哲学问题》杂志‘中国年’特刊发布会”。来自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光明日报》等单位的40余人参加会议。会后,武寅副院长宴请俄方学者一行。
25~27日,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中国哲学史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武汉大学举行,主题是“21世纪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对话”。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美国、日本、西班牙、新加坡、新西兰、以色列、英国、韩国等国家的20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
27日,夏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夏澍,男,1926年11月出生,1978年3月,夏澍调入我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2年8月至1988年底,担任哲学所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室副主任;1987年任中国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副会长;1988年底离休。
本月,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的《西方哲学史》(八卷,11册)、聂振斌著《儒学与艺术教育》入选全国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图书。
本月,陈霞的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关系转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7月
26~27日,我所与美国福德姆大学、美国纽约全球出版社共同举办“全球化对21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的挑战”学术研讨会。中外学者30余人参加会议。
本月,经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对第六届职称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进行个别调整,孙伟平、余涌分别替换外请专家卢国龙、廖申白成为所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8月
23日,召开全所大会,宣布院务会议关于任命余涌为哲学所副所长的决定。
9月
10日,谢地坤会见德国耶拿大学教授、黑格尔研究专家Klaus Vieweg,并主持召开黑格尔课题组学术讨论会。
14~17日,我所和湖南省社科院联合主办、湖南科技大学协办的“哲学与和谐社会建构”理论研讨会暨2007年度全国社科系统哲学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来自全国社科系统及湖南省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24~25日,我所、南京大学、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主办,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承办的“跨学科伦理:经济伦理、科学伦理、技术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南京召开。
10月3~6日,谢地坤等赴法国巴黎参加“第五届国际马克思大会”,与会议主席雅克·比岱会谈。
本月, 罗嘉昌主持的“整体论及其对当代科学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研究”获院重大课题立项;王柯平主持的“柏拉图晚年的道德诗学研究”,成建华主持的“三论宗哲学研究”,单继刚主持的“二十世纪哲学中的翻译话题”,郭沂主持的“儒学创新与民族主体00价值之重塑——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当代儒学范式”,崔唯航主持的“劳动与欲望的历史辩证法批判——一项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获院重点课题立项;孙伟平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获院国情调研课题立项;张昌盛的“关系实在论研究”,詹文杰的“柏拉图哲学的体系与演变”,夏素敏的“模态LindstrÖm定理”获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立项。
10月
12日,召开所学术委员会会议,审议并投票表决2007年所课题项目。所课题立项7项,其中专著类3项:刘悦笛主持的“20世纪分析美学基本问题研究”,李长福主持的“孙思邈养生哲学思想与实践研究”,强乃社主持的“哈贝马斯的规范理论”;论文类4项:姜守诚主持的“汉晋道教与葬俗考——从哲学视域的考察”,洪军主持的“罗钦顺在韩国性理学史上的影响”,李剑主持的“论斯坎伦的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毕芙蓉主持的“鲍德里亚的‘生产理论’析评——关于‘后现代与马克思’的一个个案研究”。
19~21日,中国逻辑学会“2007年现代逻辑研讨会”在秦皇岛召开。
23日,谢地坤会见德国卡塞尔大学著名哲学家施密德·科瓦契克教授,并主持题为“黑格尔与历史辩证法——辩证法概念辨析”的学术讲演会。
25~28日,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和《德国哲学》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全国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宜昌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30余名专家参加会议。
26~27日,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和我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主题为“消费者权益与企业责任”的国际研讨会。
28~30日,我所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炎黄文化研究会、南平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暨“朱熹人与自然和谐”高峰论坛在福建武夷山举办。
11月
2日,丘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丘成,男,生于1917年11月,生前在《世界哲学》(原《哲学译丛》)编辑部从事翻译工作,副编审。
6日,北京电视台和日本国家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日本人在中国》电视专题片在北京电视台播出。该片介绍了我所退休干部滕颖(日本名滕原素子)在中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经历,以及为中日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
16日,我院文史哲学部召开“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学术研讨会,陈瑛做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言。
18~21日,我所与澳门中国哲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外文化交流与科学哲学之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澳门召开。
19日,我院主办、我所承办的“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陈奎元院长接见了艾思奇同志遗孀王丹一等与会代表,常务副院长冷溶发言,李景源做总结讲话。
20日,我院召开2007年度老年科研基金课题立项出版资助发布会。卞崇道撰写的《融合、共生——东亚视域的日本哲学》,余谋昌撰写的《环境哲学概论》,闵家胤撰写的《社会系统等级结构研究》获出版资助;涂纪亮主持的“历史知识问题”、蔡俊生主持的“文化模式新解”、李今山主持的“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及其国内外研究”等课题立项。
22日,在民主考察推荐的基础上,经所党委会研究决定,聘任周贵华为东方哲学史研究室副主任。
本月,我所进行2007年度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经评审,推荐杨通进参加院研究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孟繁红参加院编辑系列副高级职称评审,贾红莲参加院编辑系列转副编审职称评审;通过蒉益民晋升为副研究员,李西祥定职为助理研究员,刘晓燕、孙茹茹为研究实习员,贺雷由编辑职称改为助理研究员。
本月,我所举办青年学者与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学习交谈活动汇报会。崔唯航、黄裕生、张利民、陈志远、高岸起、马寅卯、詹文杰等参加院青年中心和团委组织的这次活动,完成了《学问有道——学部委员访谈录》的写作任务。
12月
13日,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冷溶出席我所党委民主生活会并做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所领导班子两年来的工作,指出哲学所工作之所以能搞好,一是政治立场坚定,班子集体能在认识上保持一致;二是班子成员做事出以公心,以身作则,比较正派,有奉献精神;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注意讲究工作方法;四是努力繁荣学术,狠抓学风建设。
同日,院文化研究中心与深圳市文化局联合编写出版的《2007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本月,我所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国际社会历史研究所合作研究项目“《马克思恩格斯历史考证版》(MEGA2)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欧和中国的影响”获得我院和荷兰皇家科学院批准。
本月,我所有三项研究阐述十七大精神的院交办委托课题立项:李河主持的“十七大精神与新文化发展观”,孙春晨主持的“诚信意识与公民道德建设”,杨通进主持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研究”。
本年度,哲学研究所共完成专著16种,582.2万字;论文240篇,252.06万字;研究报告9篇,166.5万字;译著17种,732.5万字;译文8篇,9.3万字;学术普及读物1种,20万字;一般文章9篇,2.93万字;论文集5种,82万字。
本年度,哲学研究所共新立项课题2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院重大A类课题1项,院重点课题5项,院委托交办课题5项,所重点课题9项。
本年度,哲学研究所共结项课题1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项:汝信研究员主持的“西方美学史研究”,胡新和主持的“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魏小萍主持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文、中文)研究”,徐碧辉主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刘悦笛主持的“当代艺术终结的哲学反思”。院重大A类课题1项:李苏平主持的“东方哲学史”(五卷本)。院重大B类课题3项:刘钢主持的“信息哲学研究”,杨通进主持的“现代环境伦理学”,江怡主持的“20世纪下半叶西方哲学重大演变研究”。院交办委托课题2项:李景源主持的“如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余涌主持的“如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另外还有所课题7项。
本年度,延续在研课题109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9项,院重大B类课题11项,院重点课题研究11项,院国情调研课题4项,院青年启动基金12项,院青年中心社会调研课题1项,所课题33项。
本年度,共派遣出访58批76人次,接待来访103批134人次(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来访6批14人次)。与哲学研究所开展学术交流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
本年度,新入所报到的人员有:张羽佳、洪军、毕芙蓉、李西祥、贺雷、马海涛、妮莎、孙茹茹。离所人员有:刘奋荣、张红安。退休人员有:徐友渔、李长福、李为善、杜天航。
本年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换届,梁树发当选为新一届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成立了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换届,孙伟平当选为主任。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2007年
1月
9~10日,我所和韩国成均馆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三届中韩哲学讨论会”在京召开。
17~20日,我所和黑龙江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三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在哈尔滨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的6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
19日,我院和浙江省委在杭州联合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一套六卷)首发式及学术研讨会”。院文化研究中心课题组承担的文化卷同时发布,哲学所所长、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景源介绍文化卷的主要内容,并阐述浙江省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29日,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任继愈,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方克立、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罗希文在会上讲话。60多位与会专家就中医哲学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进行了研讨。
31日,李景源、所党委书记吴尚民与来所访问的越南社科院哲学所所长范文德一行会谈。
本月,郭沂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孔孟之间的哲学——以出土文献为背景”结项,成果等级为“优秀”。
本月,周晓亮获2006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2月
6 日,所党委会研究决定,段军侠担任离退休人员管理办公室主任(正处级)。
7日,刘奔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刘奔,男,1942年4月出生,生前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编审,博士生导师,系我所《研究研究》编辑部原常务副主编。
13日,我所举办2007年迎新春团拜会。
3月
5日,《光明日报》报道,我所《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6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中,分别获原发报刊分类排名一、三、六名。
22~23日,第六届(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评奖揭晓。我所获得一等奖2项:叶秀山、王树人等著《西方哲学史(多卷本)》;罗希文译《本草纲目(全英译本)》;二等奖1项:周贵华著《唯心与了别—根本唯识思想研究》;三等奖5项:谢地坤著《走向精神科学之路——狄尔泰哲学思想研究》;孙伟平著《伦理学之后——现代西方元伦理学思想》;郭沂著《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涂纪亮等译《维特根斯坦全集》;李存山论文《反思经史关系:“从启攻益”说起》。
4月
10~11日,院文化研究中心、无锡市政府、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省社科院联合主办的“2007中国(无锡)吴文化国际研讨会”在无锡召开,主题为“吴文化与和谐文化建设”。
14~17日,中国伦理学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与陕西省伦理学研究会承办的“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在陕西西安召开,主题为“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来自中、韩、日三国的140余名伦理学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17日,经所党委会研究批准,我所团支部成立。
23~24日,我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中国伦理学会联合举办的“第六次全国应用伦理学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主题为“伦理与法律:两种规范间的对话”。来自我院及地方高校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26~27日,我所与人民出版社联合召开“葛兰西《狱中书简》中文版发布会暨葛兰西逝世70周年纪念会”。谢地坤会见专程参会的意大利葛兰西研究所所长彭斯教授。
5月
9日,我院举行建院30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会第二场。原副院长、学部委员汝信主持,西方哲学研究室主任周晓亮做题为“我国的西方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2日,谢地坤会见美国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桑德尔在哲学所作题为《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学术报告。
28~29日,吴尚民应邀出席武夷学院成立大会代表哲学所表示祝贺,并到我所与福建社科院共同建立的宋明理学研究中心与有关研究人员座谈。
29日,王家瑛作为为中巴友谊做出贡献的中巴文化交流大使代表,获得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颁发的由穆沙拉夫总统亲笔签发的“巴中友谊”证书和奖牌。
31日,院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研究中心与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STS研究会(筹)在我院联合举办《科学、技术与社会》丛书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这套丛书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本月,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揭晓,孙伟平主持的“信息时代唯物史观的新发展”和段伟文主持的“技术化科学的哲学研究”立项。
6月
7~10日,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的“历史、理性、正义”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
13日,我所举办“俄罗斯《哲学问题》杂志‘中国年’特刊发布会”。来自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光明日报》等单位的40余人参加会议。会后,武寅副院长宴请俄方学者一行。
25~27日,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中国哲学史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武汉大学举行,主题是“21世纪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对话”。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美国、日本、西班牙、新加坡、新西兰、以色列、英国、韩国等国家的20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
27日,夏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夏澍,男,1926年11月出生,1978年3月,夏澍调入我所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2年8月至1988年底,担任哲学所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室副主任;1987年任中国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副会长;1988年底离休。
本月,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的《西方哲学史》(八卷,11册)、聂振斌著《儒学与艺术教育》入选全国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图书。
本月,陈霞的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关系转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7月
26~27日,我所与美国福德姆大学、美国纽约全球出版社共同举办“全球化对21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的挑战”学术研讨会。中外学者30余人参加会议。
本月,经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对第六届职称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进行个别调整,孙伟平、余涌分别替换外请专家卢国龙、廖申白成为所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8月
23日,召开全所大会,宣布院务会议关于任命余涌为哲学所副所长的决定。
9月
10日,谢地坤会见德国耶拿大学教授、黑格尔研究专家Klaus Vieweg,并主持召开黑格尔课题组学术讨论会。
14~17日,我所和湖南省社科院联合主办、湖南科技大学协办的“哲学与和谐社会建构”理论研讨会暨2007年度全国社科系统哲学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来自全国社科系统及湖南省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24~25日,我所、南京大学、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主办,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承办的“跨学科伦理:经济伦理、科学伦理、技术伦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南京召开。
10月3~6日,谢地坤等赴法国巴黎参加“第五届国际马克思大会”,与会议主席雅克·比岱会谈。
本月, 罗嘉昌主持的“整体论及其对当代科学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研究”获院重大课题立项;王柯平主持的“柏拉图晚年的道德诗学研究”,成建华主持的“三论宗哲学研究”,单继刚主持的“二十世纪哲学中的翻译话题”,郭沂主持的“儒学创新与民族主体00价值之重塑——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当代儒学范式”,崔唯航主持的“劳动与欲望的历史辩证法批判——一项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获院重点课题立项;孙伟平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获院国情调研课题立项;张昌盛的“关系实在论研究”,詹文杰的“柏拉图哲学的体系与演变”,夏素敏的“模态LindstrÖm定理”获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立项。
10月
12日,召开所学术委员会会议,审议并投票表决2007年所课题项目。所课题立项7项,其中专著类3项:刘悦笛主持的“20世纪分析美学基本问题研究”,李长福主持的“孙思邈养生哲学思想与实践研究”,强乃社主持的“哈贝马斯的规范理论”;论文类4项:姜守诚主持的“汉晋道教与葬俗考——从哲学视域的考察”,洪军主持的“罗钦顺在韩国性理学史上的影响”,李剑主持的“论斯坎伦的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毕芙蓉主持的“鲍德里亚的‘生产理论’析评——关于‘后现代与马克思’的一个个案研究”。
19~21日,中国逻辑学会“2007年现代逻辑研讨会”在秦皇岛召开。
23日,谢地坤会见德国卡塞尔大学著名哲学家施密德·科瓦契克教授,并主持题为“黑格尔与历史辩证法——辩证法概念辨析”的学术讲演会。
25~28日,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和《德国哲学》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全国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宜昌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30余名专家参加会议。
26~27日,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和我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主题为“消费者权益与企业责任”的国际研讨会。
28~30日,我所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炎黄文化研究会、南平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暨“朱熹人与自然和谐”高峰论坛在福建武夷山举办。
11月
2日,丘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丘成,男,生于1917年11月,生前在《世界哲学》(原《哲学译丛》)编辑部从事翻译工作,副编审。
6日,北京电视台和日本国家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日本人在中国》电视专题片在北京电视台播出。该片介绍了我所退休干部滕颖(日本名滕原素子)在中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经历,以及为中日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
16日,我院文史哲学部召开“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学术研讨会,陈瑛做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言。
18~21日,我所与澳门中国哲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外文化交流与科学哲学之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澳门召开。
19日,我院主办、我所承办的“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陈奎元院长接见了艾思奇同志遗孀王丹一等与会代表,常务副院长冷溶发言,李景源做总结讲话。
20日,我院召开2007年度老年科研基金课题立项出版资助发布会。卞崇道撰写的《融合、共生——东亚视域的日本哲学》,余谋昌撰写的《环境哲学概论》,闵家胤撰写的《社会系统等级结构研究》获出版资助;涂纪亮主持的“历史知识问题”、蔡俊生主持的“文化模式新解”、李今山主持的“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及其国内外研究”等课题立项。
22日,在民主考察推荐的基础上,经所党委会研究决定,聘任周贵华为东方哲学史研究室副主任。
本月,我所进行2007年度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经评审,推荐杨通进参加院研究系列正高级职称评审,孟繁红参加院编辑系列副高级职称评审,贾红莲参加院编辑系列转副编审职称评审;通过蒉益民晋升为副研究员,李西祥定职为助理研究员,刘晓燕、孙茹茹为研究实习员,贺雷由编辑职称改为助理研究员。
本月,我所举办青年学者与学部委员、荣誉学部委员学习交谈活动汇报会。崔唯航、黄裕生、张利民、陈志远、高岸起、马寅卯、詹文杰等参加院青年中心和团委组织的这次活动,完成了《学问有道——学部委员访谈录》的写作任务。
12月
13日,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冷溶出席我所党委民主生活会并做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所领导班子两年来的工作,指出哲学所工作之所以能搞好,一是政治立场坚定,班子集体能在认识上保持一致;二是班子成员做事出以公心,以身作则,比较正派,有奉献精神;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注意讲究工作方法;四是努力繁荣学术,狠抓学风建设。
同日,院文化研究中心与深圳市文化局联合编写出版的《2007年:中国公共文化服务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本月,我所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国际社会历史研究所合作研究项目“《马克思恩格斯历史考证版》(MEGA2)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欧和中国的影响”获得我院和荷兰皇家科学院批准。
本月,我所有三项研究阐述十七大精神的院交办委托课题立项:李河主持的“十七大精神与新文化发展观”,孙春晨主持的“诚信意识与公民道德建设”,杨通进主持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研究”。
本年度,哲学研究所共完成专著16种,582.2万字;论文240篇,252.06万字;研究报告9篇,166.5万字;译著17种,732.5万字;译文8篇,9.3万字;学术普及读物1种,20万字;一般文章9篇,2.93万字;论文集5种,82万字。
本年度,哲学研究所共新立项课题2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院重大A类课题1项,院重点课题5项,院委托交办课题5项,所重点课题9项。
本年度,哲学研究所共结项课题1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项:汝信研究员主持的“西方美学史研究”,胡新和主持的“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魏小萍主持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文、中文)研究”,徐碧辉主持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刘悦笛主持的“当代艺术终结的哲学反思”。院重大A类课题1项:李苏平主持的“东方哲学史”(五卷本)。院重大B类课题3项:刘钢主持的“信息哲学研究”,杨通进主持的“现代环境伦理学”,江怡主持的“20世纪下半叶西方哲学重大演变研究”。院交办委托课题2项:李景源主持的“如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余涌主持的“如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另外还有所课题7项。
本年度,延续在研课题109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9项,院重大B类课题11项,院重点课题研究11项,院国情调研课题4项,院青年启动基金12项,院青年中心社会调研课题1项,所课题33项。
本年度,共派遣出访58批76人次,接待来访103批134人次(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来访6批14人次)。与哲学研究所开展学术交流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
本年度,新入所报到的人员有:张羽佳、洪军、毕芙蓉、李西祥、贺雷、马海涛、妮莎、孙茹茹。离所人员有:刘奋荣、张红安。退休人员有:徐友渔、李长福、李为善、杜天航。
本年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换届,梁树发当选为新一届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成立了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换届,孙伟平当选为主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