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译审王炳文先生于2021年2月9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7岁。
王炳文先生生1934年出生于山西文水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五十年代曾在北京三中从事政治与语文教学。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1995年退休。王炳文先生先后于哲学所《哲学译丛》编辑部和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工作。王炳文先生通晓德、俄、英、法、日等外语,翻译了大量重要的哲学著作。他主译的《当代哲学主流》和《现象学运动》在国内哲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他参与翻译的《苏联哲学纪事(1953—1976)》对于国内哲学界了解斯大林去世之后的苏联哲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尤其对胡塞尔著作的翻译倾注了大量心血,以一人之力翻译了《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第一哲学》《共主观性的现象学》等煌煌巨著,尤其是2018年出版的三卷本的《共主观性的现象学》译著是他年过八旬之后完成的杰作,令人十分感佩!这些著作对国内学界准确理解和深入研究胡塞尔的哲学思想做出了杰出贡献。王炳文先生对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些关键术语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解,给出了创造性的翻译,这些理解和翻译已在相当范围内为一些专业研究者所认同和接受。王炳文先生在西方哲学的翻译上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一方面是他严谨和勤奋治学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对贺麟先生所倡导的翻译与研究相结合的治学风格的继承与弘扬。
王炳文先生性格沉静、待人友善、做事专一、不慕荣利,是个心地纯净的学人。
王炳文先生去世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于晓丹同志代表哲学所前去王炳文先生的家中对王炳文先生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向王炳文先生的家属表示慰问。
王炳文先生的去世不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现象学界、西方哲学界乃至整个哲学界的重大损失。
王炳文先生千古!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译审王炳文先生于2021年2月9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7岁。
王炳文先生生1934年出生于山西文水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五十年代曾在北京三中从事政治与语文教学。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1995年退休。王炳文先生先后于哲学所《哲学译丛》编辑部和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工作。王炳文先生通晓德、俄、英、法、日等外语,翻译了大量重要的哲学著作。他主译的《当代哲学主流》和《现象学运动》在国内哲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他参与翻译的《苏联哲学纪事(1953—1976)》对于国内哲学界了解斯大林去世之后的苏联哲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尤其对胡塞尔著作的翻译倾注了大量心血,以一人之力翻译了《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第一哲学》《共主观性的现象学》等煌煌巨著,尤其是2018年出版的三卷本的《共主观性的现象学》译著是他年过八旬之后完成的杰作,令人十分感佩!这些著作对国内学界准确理解和深入研究胡塞尔的哲学思想做出了杰出贡献。王炳文先生对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些关键术语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解,给出了创造性的翻译,这些理解和翻译已在相当范围内为一些专业研究者所认同和接受。王炳文先生在西方哲学的翻译上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一方面是他严谨和勤奋治学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对贺麟先生所倡导的翻译与研究相结合的治学风格的继承与弘扬。
王炳文先生性格沉静、待人友善、做事专一、不慕荣利,是个心地纯净的学人。
王炳文先生去世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于晓丹同志代表哲学所前去王炳文先生的家中对王炳文先生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向王炳文先生的家属表示慰问。
王炳文先生的去世不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现象学界、西方哲学界乃至整个哲学界的重大损失。
王炳文先生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