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6月20日至25日,由哲学所党委书记王立胜,纪委书记、副所长冯颜利,副所长张志强带队,哲学所组织青年干部四十余人,前往山东省临沂市、日照市、东营市、潍坊市等地区,以沂蒙精神的哲学内涵与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为主题,开展了为期六天的党性教育和参观考察活动。
6月20日下午,哲学所一行首先走进临沂市兰陵县代村社区,考察新型集体化道路,参观由村集体股份制企业开发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区在展示农业技术的同时,将人文历史、农耕文明、新时代成就融入其中,以实物水果、蔬菜为原料绘制了展示兰陵作为“中国蔬菜之乡”的美丽画卷。当晚,大家在临沂大剧院观看了以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革命历史为背景创作的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演出过程中,大家数次落泪、鼓掌,并在结束时起立致敬。对于大家而言,这部剧的观赏不仅是一次真切的精神洗礼,而且也是一次卓越的舞台艺术体验。
6月21日上午,大家来到临沂市蒙阴县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以鲜花纪念烈士忠魂之后,面对鲜红党旗和庄严神圣的入党誓言,郑重举起右手,重温了入党誓词,再一次感受了那份最初也最恒久的澎湃之情。下午,大家来到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走入一个又一个的展厅,聆听发生在鲁中、鲁中南区的“红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积极拥军、无私奉献的故事。“红嫂”只是众多英雄中的典型代表,还有更多的英雄长眠在这篇硝烟散尽的土地上,而他们崇高而纯洁的精神则永伴蒙山沂水,渊源而流长。
6月22日上午,哲学所一行回到临沂市区,首先前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学习了第一次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地区牺牲的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随后走进临沂市规划展览馆,了解了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布局特色,同时也学习了该市近几十年来的规划成果和建设成就。下午,大家乘车来到日照市莒县,考察了正在建设中的莒县沭河湿地公园,在莒州博物馆了解莒文化千年传承的历史,又到招贤镇“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中学习了建国前老党员“一心向党、公心为民、用心实干、清心律己、热心传承”的“本色”精神。
6月23日,参加活动人员到达青州市,先后参访了中国(青州)花卉苗木交易中心、山东省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七叶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晨国际文化艺术小镇等地,对青州的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下午,大家又来到青州古城,参访偶园、青州府贡院等地,最后参观了青州博物馆。在讲解员的细致讲说中,近距离赏鉴了汉代的玉壁,北齐的石室线刻,北周的大佛像,南北朝的菩萨,隋唐的石雕,明万历年间赵秉忠的殿试状元卷真本……参观考察人员领略到了作为“九州”之一的青州的历史风采与厚重文化。
6月24日上午,参观考察人员来到东营市广饶县,参访了刘集支部旧址、《共产党宣言》纪念馆。刘集支部旧址是广饶县党组织的发祥地,传播、使用和保存了我国首版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在山东省农村党建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下午,大家转行寿光市,先后参观了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生物基科技产业园、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等地,对寿光的蔬菜产业有了一个详细而直观的了解。蔬菜产业是寿光的特色产业,走在全国最前列,其农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被誉为“寿光模式”。对寿光蔬菜产业链的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思考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路径。当晚,学员们集体观看了以时任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三元朱村支部书记王乐义为原型的电影《王伯祥》,为这些优秀共产党员当年创建蔬菜王国和寿北开发的历史感动不已。
6月25日上午,哲学所一行来到三元朱村,在王乐义老书记的接待下参访了三元朱村展馆,重温了当年他们奋勇争先搞大棚蔬菜的真实历程。接着,学员们又来到陈少敏纪念馆和牛头镇抗日武装纪念馆,为老一代共产党员精忠爱国、身先士卒、英雄无悔的精神所振奋和鼓舞。
六天的山东之行,参加活动人员受益良多。在22日、23日晚举行的座谈会上,大家就这段期间的考察情况和心得,畅所欲言,表达了对沂蒙精神的钦佩、对齐鲁之地千年文化传承的自豪、以及对现代化建设中种种问题的理论思考。其中涉及的议题包括:沂蒙精神对于哲学研究和编辑工作的意义、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内在联系、伦理学视野中的沂蒙精神内涵、沂蒙精神与儒家传统哲学的关联、中国乡村振兴与都市社会理论的互动、沂蒙地区的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的同步推进、人性与党性的内在一致,等等。可以说,通过一系列的参观学习,“初心”和“使命”获得了更为切实的精神内涵和时代意蕴。为人民谋幸福,是沂蒙地区群众相信并跟从党开展新农村建设、是山东老百姓全心全力拥军支前的根本所在。改革的再出发和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对沂蒙精神的深层领悟、离不开对初心的始终如一、更离不开对使命的自觉承当。
(供稿:韩蒙、范文丽;图片:胡士颍)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6月20日至25日,由哲学所党委书记王立胜,纪委书记、副所长冯颜利,副所长张志强带队,哲学所组织青年干部四十余人,前往山东省临沂市、日照市、东营市、潍坊市等地区,以沂蒙精神的哲学内涵与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为主题,开展了为期六天的党性教育和参观考察活动。
6月20日下午,哲学所一行首先走进临沂市兰陵县代村社区,考察新型集体化道路,参观由村集体股份制企业开发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区在展示农业技术的同时,将人文历史、农耕文明、新时代成就融入其中,以实物水果、蔬菜为原料绘制了展示兰陵作为“中国蔬菜之乡”的美丽画卷。当晚,大家在临沂大剧院观看了以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革命历史为背景创作的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演出过程中,大家数次落泪、鼓掌,并在结束时起立致敬。对于大家而言,这部剧的观赏不仅是一次真切的精神洗礼,而且也是一次卓越的舞台艺术体验。
6月21日上午,大家来到临沂市蒙阴县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以鲜花纪念烈士忠魂之后,面对鲜红党旗和庄严神圣的入党誓言,郑重举起右手,重温了入党誓词,再一次感受了那份最初也最恒久的澎湃之情。下午,大家来到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走入一个又一个的展厅,聆听发生在鲁中、鲁中南区的“红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积极拥军、无私奉献的故事。“红嫂”只是众多英雄中的典型代表,还有更多的英雄长眠在这篇硝烟散尽的土地上,而他们崇高而纯洁的精神则永伴蒙山沂水,渊源而流长。
6月22日上午,哲学所一行回到临沂市区,首先前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学习了第一次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地区牺牲的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随后走进临沂市规划展览馆,了解了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布局特色,同时也学习了该市近几十年来的规划成果和建设成就。下午,大家乘车来到日照市莒县,考察了正在建设中的莒县沭河湿地公园,在莒州博物馆了解莒文化千年传承的历史,又到招贤镇“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展览馆”中学习了建国前老党员“一心向党、公心为民、用心实干、清心律己、热心传承”的“本色”精神。
6月23日,参加活动人员到达青州市,先后参访了中国(青州)花卉苗木交易中心、山东省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七叶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晨国际文化艺术小镇等地,对青州的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下午,大家又来到青州古城,参访偶园、青州府贡院等地,最后参观了青州博物馆。在讲解员的细致讲说中,近距离赏鉴了汉代的玉壁,北齐的石室线刻,北周的大佛像,南北朝的菩萨,隋唐的石雕,明万历年间赵秉忠的殿试状元卷真本……参观考察人员领略到了作为“九州”之一的青州的历史风采与厚重文化。
6月24日上午,参观考察人员来到东营市广饶县,参访了刘集支部旧址、《共产党宣言》纪念馆。刘集支部旧址是广饶县党组织的发祥地,传播、使用和保存了我国首版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在山东省农村党建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下午,大家转行寿光市,先后参观了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生物基科技产业园、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等地,对寿光的蔬菜产业有了一个详细而直观的了解。蔬菜产业是寿光的特色产业,走在全国最前列,其农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被誉为“寿光模式”。对寿光蔬菜产业链的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思考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路径。当晚,学员们集体观看了以时任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三元朱村支部书记王乐义为原型的电影《王伯祥》,为这些优秀共产党员当年创建蔬菜王国和寿北开发的历史感动不已。
6月25日上午,哲学所一行来到三元朱村,在王乐义老书记的接待下参访了三元朱村展馆,重温了当年他们奋勇争先搞大棚蔬菜的真实历程。接着,学员们又来到陈少敏纪念馆和牛头镇抗日武装纪念馆,为老一代共产党员精忠爱国、身先士卒、英雄无悔的精神所振奋和鼓舞。
六天的山东之行,参加活动人员受益良多。在22日、23日晚举行的座谈会上,大家就这段期间的考察情况和心得,畅所欲言,表达了对沂蒙精神的钦佩、对齐鲁之地千年文化传承的自豪、以及对现代化建设中种种问题的理论思考。其中涉及的议题包括:沂蒙精神对于哲学研究和编辑工作的意义、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内在联系、伦理学视野中的沂蒙精神内涵、沂蒙精神与儒家传统哲学的关联、中国乡村振兴与都市社会理论的互动、沂蒙地区的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的同步推进、人性与党性的内在一致,等等。可以说,通过一系列的参观学习,“初心”和“使命”获得了更为切实的精神内涵和时代意蕴。为人民谋幸福,是沂蒙地区群众相信并跟从党开展新农村建设、是山东老百姓全心全力拥军支前的根本所在。改革的再出发和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对沂蒙精神的深层领悟、离不开对初心的始终如一、更离不开对使命的自觉承当。
(供稿:韩蒙、范文丽;图片:胡士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