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会议合影
2021年10月16日-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华日本哲学会联合主办的“日本哲学研究的历史成就与前沿课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日本哲学会创立40周年纪念大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成建华、中华日本哲学会法人代表李红军,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日本学会会长高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华日本哲学会的40余名在京会员参加本次研讨会,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志强所长首先致开幕辞。张志强所长指出,东方哲学是哲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分支,而日本哲学是东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研究所在东方哲学研究及日本哲学研究方面都拥有深厚的传统,涌现出过多位学术大家。张志强高度肯定了中华日本哲学会创立40年来对中国的日本哲学研究起到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并对哲学研究所和中华日本哲学会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历史予以肯定,表示本次会议旨在回顾和总结前辈学者的学术成就,期待与会学者在向前辈学习的基础上融合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开创和谋划新的学术前沿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成建华代表主办方之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致辞。成建华指出,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和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东方文化、东方哲学受到了恒古未有的高度重视,在中华日本哲学会成立40周年之际,对我国日本哲学研究的历史成就进行总结和回顾,旨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对推动日本哲学学科乃至整个东方哲学及东方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日本哲学会法人代表、秘书长李红军代表共同主办方中华日本哲学会致辞。李红军首先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对中华日本哲学会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和承办学会创立40周年纪念大会所付出的辛劳表示感谢。李红军回顾了中华日本哲学会创立和40年来的发展史,特别着重介绍了学会创立时的背景和历任学会领导人对学会发展壮大做出的贡献,期待本次大会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推动学会进一步发展。
开幕式的最后,由特邀嘉宾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日本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原所长高洪致贺词。高洪首先代表中华日本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向中华日本哲学会成立40周年致以最热烈的祝贺。高洪高度评价了中华日本哲学会40年来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期待今后两学会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携手为推进中国的日本研究贡献力量。
在16日上午举行的“纪念学会成立40周年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交流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甦平、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魏常海、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金才、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教授郭连友、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韩立红、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原主任陈化北、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龚颖依次发言回顾了学会发展的历史,缅怀了为学会发展和中国的日本哲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朱红星、刘及辰、丘成、卞崇道等学会前辈学者,特别是回顾了已故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卞崇道先生在北京长期举办日本哲学读书班对推动学会和学科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交流会上,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原室主任李甦平进行了题为《致敬前辈、努力到底——日本儒学的哲学形态》的发言,着重介绍了已故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华日本哲学会发起人之一的刘及辰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刘及辰先生对中华日本哲学会的创立和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室主任龚颖进行了题为《丘成先生的留日经历与他晚年的两部译作》的发言,着重介绍了已故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原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长丘成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丘成先生对日本“实验伦理学”的研究和翻译经历。
16日下午举行的主题学术报告上,共有7位学者做了专题学术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林美茂做了题为《近代以前“日本哲学”的有无之辨---以明治初期至昭和初期的代表性言论为线索》的主题报告,梳理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学界如何看待日本传统思想的相关言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王青做了题为《关于西田哲学中的“东洋文化”——以〈善的研究〉为中心》的主题报告,着重强调了老庄思想对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哲学思想的影响,指出西田将老子关于“有生于无”的本体论改造为包含并超越了有无对立的“绝对无”的哲学原理,以期打破西方主客二元论思维模式的局限性,创建一个世界性的新文化;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韩立新做了题为《广松涉的“恩格斯主导说”批判》的主题报告,在高度评价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广松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本分析对广松涉提出的“恩格斯主导说”进行了批判;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颂做了题为《神佛与日本思想——读末木文美士<日本思想史>》的主题报告,评析了末木文美士以“神佛”和“王权”的二元对立为主线,从新的视角论述日本思想史的贡献;延边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红军做了题为《韩儒李珥对朱熹理气论的继承与发展》的主题报告,以韩儒李珥为代表评析了朱熹的学说在朝鲜半岛的传承与发展;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韩立红做了题为《〈都鄙问答〉的汉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主题报告,基于《都鄙问答》卷三“性理问答之段”的考察,认为儒家文献是石田梅岩“三教一致”思想的主要思想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唐永亮做了题为《丸山真男的思想史研究方法》的主题报告,全方位评价了日本思想家丸山真男对日本思想史学科建构及研究范式确立起到的开拓性意义。
17日与会学者分别在三个分科会进行了学术报告。第一分科会为“日本近现代哲学与思想研究”,与会学者就日本管理思想、日本茶道思想、以及赤松要、三木清、丸山真男、井上哲次郎等日本学者的学说进行了探讨;第二分科会为“日本儒学思想研究”,与会学者就日本传统汉学转型、以及新井白石、津田左右吉、横井小楠、伊藤仁斋、中井履轩等日本学者的儒学思想进行了交流;第三分科会为“日本文化、宗教与历史研究”,与会学者分别就日本对外认知、日本刀剑文化、伪满建国大学学生身份认同困境、民国欧美留学派的日本观、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在东南亚的活动、以及久米邦武、岸本英夫、德富苏峰等日本学者的言论等多个主题进行了报告并交换了意见。其中,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魏伟在第一分科会上以《三木清的人本主义论——以“技艺人”为切入点》为题,探讨了三木清站在“技艺人(homo faber)”的视角对近代西方人本主义进行的批判与重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冯璐在第一分科会上以《日本近代茶道反思》为题,梳理了日本近代茶道在内容及形式上的变迁,指出日本茶道之所以能够成为日本文化的符号,离不开近代日本茶人对茶道理念的建构。
闭幕式首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青致闭幕词。王青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中华日本哲学会三家创始单位之一,也是中国日本哲学研究的核心机构,此次各位学者光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参加此次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中华日本哲学会创立40周年纪念大会意义重大。王青代表哲学研究所和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向学会对本次大会的全力支持和大会组委会对本次大会的辛勤付出表示了感谢,并高度赞扬了本次大会各位与会学者贡献的高水平学术报告和高质量学术探讨。
闭幕式最后由中华日本哲学会会长林美茂致闭幕辞。林美茂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对本次大会的鼎力支持以及全体学会会员对学会因疫情延期的理解,高度赞扬了与会学者的精彩发言,并指出从会议中看到了我国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不再仅局限于研究日本人所述所言所思所想,而是从“他者”的视角探索超越单纯的“日本哲学”、开拓学术研究前沿的姿态。
本次“日本哲学研究的历史成就与前沿课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日本哲学会创立40周年纪念大会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在开幕式致辞为会议主旨定下了基调;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室主任成建华在开幕式致辞中阐明了东方哲学研究的意义以及东方哲学视域下日本哲学的重要性;哲学研究所李甦平、龚颖、王青、魏伟在会议上发言,洪军、贺雷主持部分会议议程并参与讨论;此外,作为深化“科教融合”的一环,哲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冯璐亦在会议上进行了发言。哲学研究所学者在大会上展现了我所在日本哲学研究方面的优秀传统和强大优势,为哲学研究所在日本哲学研究领域切实发挥国家队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带头雁”,实施和落实好 “十四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会议合影
2021年10月16日-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华日本哲学会联合主办的“日本哲学研究的历史成就与前沿课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日本哲学会创立40周年纪念大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成建华、中华日本哲学会法人代表李红军,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日本学会会长高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华日本哲学会的40余名在京会员参加本次研讨会,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志强所长首先致开幕辞。张志强所长指出,东方哲学是哲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分支,而日本哲学是东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研究所在东方哲学研究及日本哲学研究方面都拥有深厚的传统,涌现出过多位学术大家。张志强高度肯定了中华日本哲学会创立40年来对中国的日本哲学研究起到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并对哲学研究所和中华日本哲学会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历史予以肯定,表示本次会议旨在回顾和总结前辈学者的学术成就,期待与会学者在向前辈学习的基础上融合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开创和谋划新的学术前沿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成建华代表主办方之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致辞。成建华指出,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和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东方文化、东方哲学受到了恒古未有的高度重视,在中华日本哲学会成立40周年之际,对我国日本哲学研究的历史成就进行总结和回顾,旨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对推动日本哲学学科乃至整个东方哲学及东方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日本哲学会法人代表、秘书长李红军代表共同主办方中华日本哲学会致辞。李红军首先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对中华日本哲学会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和承办学会创立40周年纪念大会所付出的辛劳表示感谢。李红军回顾了中华日本哲学会创立和40年来的发展史,特别着重介绍了学会创立时的背景和历任学会领导人对学会发展壮大做出的贡献,期待本次大会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推动学会进一步发展。
开幕式的最后,由特邀嘉宾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日本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原所长高洪致贺词。高洪首先代表中华日本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向中华日本哲学会成立40周年致以最热烈的祝贺。高洪高度评价了中华日本哲学会40年来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期待今后两学会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携手为推进中国的日本研究贡献力量。
在16日上午举行的“纪念学会成立40周年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交流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甦平、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魏常海、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金才、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教授郭连友、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韩立红、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原主任陈化北、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龚颖依次发言回顾了学会发展的历史,缅怀了为学会发展和中国的日本哲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朱红星、刘及辰、丘成、卞崇道等学会前辈学者,特别是回顾了已故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卞崇道先生在北京长期举办日本哲学读书班对推动学会和学科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交流会上,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原室主任李甦平进行了题为《致敬前辈、努力到底——日本儒学的哲学形态》的发言,着重介绍了已故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华日本哲学会发起人之一的刘及辰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刘及辰先生对中华日本哲学会的创立和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室主任龚颖进行了题为《丘成先生的留日经历与他晚年的两部译作》的发言,着重介绍了已故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原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长丘成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丘成先生对日本“实验伦理学”的研究和翻译经历。
16日下午举行的主题学术报告上,共有7位学者做了专题学术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林美茂做了题为《近代以前“日本哲学”的有无之辨---以明治初期至昭和初期的代表性言论为线索》的主题报告,梳理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学界如何看待日本传统思想的相关言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王青做了题为《关于西田哲学中的“东洋文化”——以〈善的研究〉为中心》的主题报告,着重强调了老庄思想对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哲学思想的影响,指出西田将老子关于“有生于无”的本体论改造为包含并超越了有无对立的“绝对无”的哲学原理,以期打破西方主客二元论思维模式的局限性,创建一个世界性的新文化;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韩立新做了题为《广松涉的“恩格斯主导说”批判》的主题报告,在高度评价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广松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本分析对广松涉提出的“恩格斯主导说”进行了批判;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颂做了题为《神佛与日本思想——读末木文美士<日本思想史>》的主题报告,评析了末木文美士以“神佛”和“王权”的二元对立为主线,从新的视角论述日本思想史的贡献;延边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红军做了题为《韩儒李珥对朱熹理气论的继承与发展》的主题报告,以韩儒李珥为代表评析了朱熹的学说在朝鲜半岛的传承与发展;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韩立红做了题为《〈都鄙问答〉的汉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主题报告,基于《都鄙问答》卷三“性理问答之段”的考察,认为儒家文献是石田梅岩“三教一致”思想的主要思想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唐永亮做了题为《丸山真男的思想史研究方法》的主题报告,全方位评价了日本思想家丸山真男对日本思想史学科建构及研究范式确立起到的开拓性意义。
17日与会学者分别在三个分科会进行了学术报告。第一分科会为“日本近现代哲学与思想研究”,与会学者就日本管理思想、日本茶道思想、以及赤松要、三木清、丸山真男、井上哲次郎等日本学者的学说进行了探讨;第二分科会为“日本儒学思想研究”,与会学者就日本传统汉学转型、以及新井白石、津田左右吉、横井小楠、伊藤仁斋、中井履轩等日本学者的儒学思想进行了交流;第三分科会为“日本文化、宗教与历史研究”,与会学者分别就日本对外认知、日本刀剑文化、伪满建国大学学生身份认同困境、民国欧美留学派的日本观、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在东南亚的活动、以及久米邦武、岸本英夫、德富苏峰等日本学者的言论等多个主题进行了报告并交换了意见。其中,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魏伟在第一分科会上以《三木清的人本主义论——以“技艺人”为切入点》为题,探讨了三木清站在“技艺人(homo faber)”的视角对近代西方人本主义进行的批判与重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冯璐在第一分科会上以《日本近代茶道反思》为题,梳理了日本近代茶道在内容及形式上的变迁,指出日本茶道之所以能够成为日本文化的符号,离不开近代日本茶人对茶道理念的建构。
闭幕式首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青致闭幕词。王青表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中华日本哲学会三家创始单位之一,也是中国日本哲学研究的核心机构,此次各位学者光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参加此次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中华日本哲学会创立40周年纪念大会意义重大。王青代表哲学研究所和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向学会对本次大会的全力支持和大会组委会对本次大会的辛勤付出表示了感谢,并高度赞扬了本次大会各位与会学者贡献的高水平学术报告和高质量学术探讨。
闭幕式最后由中华日本哲学会会长林美茂致闭幕辞。林美茂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对本次大会的鼎力支持以及全体学会会员对学会因疫情延期的理解,高度赞扬了与会学者的精彩发言,并指出从会议中看到了我国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不再仅局限于研究日本人所述所言所思所想,而是从“他者”的视角探索超越单纯的“日本哲学”、开拓学术研究前沿的姿态。
本次“日本哲学研究的历史成就与前沿课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日本哲学会创立40周年纪念大会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在开幕式致辞为会议主旨定下了基调;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室主任成建华在开幕式致辞中阐明了东方哲学研究的意义以及东方哲学视域下日本哲学的重要性;哲学研究所李甦平、龚颖、王青、魏伟在会议上发言,洪军、贺雷主持部分会议议程并参与讨论;此外,作为深化“科教融合”的一环,哲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冯璐亦在会议上进行了发言。哲学研究所学者在大会上展现了我所在日本哲学研究方面的优秀传统和强大优势,为哲学研究所在日本哲学研究领域切实发挥国家队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带头雁”,实施和落实好 “十四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