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党建工作>离退休工作>沉痛悼念徐崇温同志!
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开创者,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退休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室原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徐崇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2月26日19时4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徐崇温祖籍江苏省江阴市,1930年7月3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52年7月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系,1952年7月任上海市大场区人民法院审判员,1953年3月任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李光灿。研究生毕业后,徐崇温留哲学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组工作;1964年调至现代外国哲学研究组(后重组为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曾任研究室副主任兼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983年又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室,任研究室主任兼哲学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徐崇温从1984年起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晋升研究员,从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退休后,徐崇温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2006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荣誉学部委员,并兼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名誉理事,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顾问,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早在20世纪50年代,徐崇温就积极参与了我国理论界关于“资产阶级权利”问题的讨论,在1958年《新建设》杂志第12期发表了论文《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资产阶级法权残余——关于按劳取酬原则的性质、作用及历史过程》,还于1959年9月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专著《论按劳分配的性质》。20世纪60年代初,徐崇温转向研究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美国实用主义,翻译了悉尼•胡克按实用主义精神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包括《对卡尔马克思的理解》、《从黑格尔到马克思》(部分)、《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部分)等。
徐崇温是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开创者。1977〜1978年间,徐崇温按照上级要求,提交了一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材料,该材料后来以《关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为题发表在1978年第5期《国外社会科学》杂志上。随后,中共中央联络部西欧局、高等教育部以及各高校、党校、部队院校、报社、各种讲习班和研讨会纷纷邀请徐崇温讲授“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认真研究和多次授课的基础上,徐崇温于1982年在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专著《“西方马克思主义”》。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专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在1985年还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高校文科教材。1993年,该书获中国社会科学院1977〜1991年首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此后,徐崇温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进一步开拓:一是深化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流派的哲学基础的研究,除此前发表的《保卫唯物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和《法兰克褔学派述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之外,还出版了《萨特及其存在主义》(合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存在主义哲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卡缪的荒谬哲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阿图色》(台湾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版)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主编,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等著作,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一书2001年获中宣传部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二是组织翻译和主编出版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42种,其中绝大部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派代表的主要原著的翻译。三是围绕着究竟应该怎样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问题,徐崇温积极参加了学术界的讨论和论战,发表了大约30多篇论文,并在2012年将上述论文汇总成《怎样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出版。同时,与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有关,徐崇温还致力于探索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内涵和特征,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此外,徐崇温的研究视野也涉及到“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其他西方思潮,出版过《用马克思主义评析西方思潮》(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等论著。其中,他的专著《全球问题和“人类困境”——罗马俱乐部的思想和活动》(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同样是我国该领域研究的开拓性著作,该书1986年获第一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二等奖。
20世纪90年代以后,徐崇温把研究重点转向当代中国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先后致力于评析“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调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特别是阐释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针对苏东巨变所凸显的如何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问题,徐崇温1995年在重庆出版社出版了专著《民主社会主义评析》,该书亦成为我国民主社会主义研究的代表作之一。2007年,针对有人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说法,徐崇温又撰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不同含义和原则界限》等一系列文章,并把这些文章汇编为新的一章列入《民主社会主义评析》一书的2007年增订版中。该书出版以后,于2008年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与民主社会主义研究相关,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等领域,徐崇温出版了专著《当代外国主要思潮流派的社会主义观》(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该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合作主编了论文集《20〜21世纪:社会主义的回顾与展望》(江流、徐崇温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合作主编了著作《当代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国际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流、徐崇温主编,重庆出版社1997年版),该书1999年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同年获中宣部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还发表了《苏东剧变后国外社会主义研究的热点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年第2期)等一系列论文。
在2000年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把包括“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内的“四个如何认识”作为“需要全党同志共同深入研究,从思想上政治上取得科学认识和做出正确回答的大问题”提出来。徐崇温2004年在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正是对相关问题的探索,该书于2006年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2010年,徐崇温又承担了交办课题“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为此撰写了十余篇论文,并于2015年在重庆出版社出版了专著《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
同时,研究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始终是徐崇温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一是研究和阐释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8年第3期)一文入选中宣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并获1999年中宣部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二是研究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问题,代表作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该书在2010年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被《光明日报》等媒体称为“多年来不多见的深入研究和科学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精品力作”。三是党的十七大以后,针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4个基本理论问题,徐崇温发表了20余篇论文,并由此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书,该书2011年在重庆出版社出版以后,获2013年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2016年第九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三等奖。四是根据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和阐释,2017年在重庆出版社出版了专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五是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6期发表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和标志》。同时,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道路等问题,徐崇温也撰写了大量论文。
此外,2004年党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来,徐崇温先后被邀请设在中央党校的《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编写组、设在中共中央联络部的《20世纪国外社会主义、理论及流派评析》课题组、设在中央编译局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以及设在北京市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课题组,担任学术顾问或课题组成员。
总之,在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徐崇温紧紧围绕着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自觉地展开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力求在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群众解疑释惑、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等方面竭尽自己的力量。“无尽的追求,不懈的探索”,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学术历程的光辉写照。徐崇温的理论研究,著作等身,出版专著近40部,质量上乘,是我国多个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并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十余次;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体现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应有水准。他的每一次学术转向,也影响着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风潮和走向。徐崇温是新中国培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大师,他的著述和思想必将继续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徐崇温同志政治立场坚定,热爱党和国家,在重大问题上敢于坚持原则。他不仅是一名马克思主义学者,而且是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他钟情于学术,潜心于研究,有理论创作的才华和勤勉;又心系时事,提携后辈,桃李芬芳。他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事业。
徐崇温同志的逝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和中国哲学界的重大损失,徐崇温千古!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开创者,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退休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室原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徐崇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2月26日19时4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徐崇温祖籍江苏省江阴市,1930年7月3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52年7月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系,1952年7月任上海市大场区人民法院审判员,1953年3月任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李光灿。研究生毕业后,徐崇温留哲学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组工作;1964年调至现代外国哲学研究组(后重组为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曾任研究室副主任兼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983年又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室,任研究室主任兼哲学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徐崇温从1984年起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晋升研究员,从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退休后,徐崇温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2006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荣誉学部委员,并兼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名誉理事,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顾问,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早在20世纪50年代,徐崇温就积极参与了我国理论界关于“资产阶级权利”问题的讨论,在1958年《新建设》杂志第12期发表了论文《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资产阶级法权残余——关于按劳取酬原则的性质、作用及历史过程》,还于1959年9月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专著《论按劳分配的性质》。20世纪60年代初,徐崇温转向研究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美国实用主义,翻译了悉尼•胡克按实用主义精神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包括《对卡尔马克思的理解》、《从黑格尔到马克思》(部分)、《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部分)等。
徐崇温是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开创者。1977〜1978年间,徐崇温按照上级要求,提交了一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材料,该材料后来以《关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为题发表在1978年第5期《国外社会科学》杂志上。随后,中共中央联络部西欧局、高等教育部以及各高校、党校、部队院校、报社、各种讲习班和研讨会纷纷邀请徐崇温讲授“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认真研究和多次授课的基础上,徐崇温于1982年在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专著《“西方马克思主义”》。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专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在1985年还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高校文科教材。1993年,该书获中国社会科学院1977〜1991年首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此后,徐崇温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进一步开拓:一是深化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流派的哲学基础的研究,除此前发表的《保卫唯物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和《法兰克褔学派述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之外,还出版了《萨特及其存在主义》(合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存在主义哲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卡缪的荒谬哲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阿图色》(台湾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版)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主编,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等著作,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一书2001年获中宣传部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二是组织翻译和主编出版了《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42种,其中绝大部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派代表的主要原著的翻译。三是围绕着究竟应该怎样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问题,徐崇温积极参加了学术界的讨论和论战,发表了大约30多篇论文,并在2012年将上述论文汇总成《怎样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出版。同时,与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有关,徐崇温还致力于探索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内涵和特征,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此外,徐崇温的研究视野也涉及到“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其他西方思潮,出版过《用马克思主义评析西方思潮》(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等论著。其中,他的专著《全球问题和“人类困境”——罗马俱乐部的思想和活动》(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同样是我国该领域研究的开拓性著作,该书1986年获第一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二等奖。
20世纪90年代以后,徐崇温把研究重点转向当代中国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先后致力于评析“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调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特别是阐释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针对苏东巨变所凸显的如何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问题,徐崇温1995年在重庆出版社出版了专著《民主社会主义评析》,该书亦成为我国民主社会主义研究的代表作之一。2007年,针对有人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说法,徐崇温又撰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不同含义和原则界限》等一系列文章,并把这些文章汇编为新的一章列入《民主社会主义评析》一书的2007年增订版中。该书出版以后,于2008年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与民主社会主义研究相关,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等领域,徐崇温出版了专著《当代外国主要思潮流派的社会主义观》(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该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合作主编了论文集《20〜21世纪:社会主义的回顾与展望》(江流、徐崇温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合作主编了著作《当代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国际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流、徐崇温主编,重庆出版社1997年版),该书1999年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同年获中宣部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还发表了《苏东剧变后国外社会主义研究的热点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年第2期)等一系列论文。
在2000年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把包括“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内的“四个如何认识”作为“需要全党同志共同深入研究,从思想上政治上取得科学认识和做出正确回答的大问题”提出来。徐崇温2004年在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正是对相关问题的探索,该书于2006年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2010年,徐崇温又承担了交办课题“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为此撰写了十余篇论文,并于2015年在重庆出版社出版了专著《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
同时,研究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始终是徐崇温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一是研究和阐释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8年第3期)一文入选中宣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并获1999年中宣部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二是研究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问题,代表作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该书在2010年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被《光明日报》等媒体称为“多年来不多见的深入研究和科学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精品力作”。三是党的十七大以后,针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4个基本理论问题,徐崇温发表了20余篇论文,并由此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书,该书2011年在重庆出版社出版以后,获2013年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2016年第九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三等奖。四是根据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和阐释,2017年在重庆出版社出版了专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五是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6期发表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和标志》。同时,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道路等问题,徐崇温也撰写了大量论文。
此外,2004年党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来,徐崇温先后被邀请设在中央党校的《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编写组、设在中共中央联络部的《20世纪国外社会主义、理论及流派评析》课题组、设在中央编译局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课题组,以及设在北京市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课题组,担任学术顾问或课题组成员。
总之,在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徐崇温紧紧围绕着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自觉地展开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力求在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群众解疑释惑、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等方面竭尽自己的力量。“无尽的追求,不懈的探索”,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学术历程的光辉写照。徐崇温的理论研究,著作等身,出版专著近40部,质量上乘,是我国多个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并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十余次;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体现了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应有水准。他的每一次学术转向,也影响着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风潮和走向。徐崇温是新中国培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大师,他的著述和思想必将继续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徐崇温同志政治立场坚定,热爱党和国家,在重大问题上敢于坚持原则。他不仅是一名马克思主义学者,而且是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他钟情于学术,潜心于研究,有理论创作的才华和勤勉;又心系时事,提携后辈,桃李芬芳。他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事业。
徐崇温同志的逝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和中国哲学界的重大损失,徐崇温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