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2011年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逻辑语义学研究”(批准号:10ZD073)启动研究的第一个年头,主要在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思路的构想梳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今年课题组发表的高质量论文有三篇。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社科院的邹崇理研究员、合肥师范学院的李可胜副教授与张璐合作撰写的“The Categorial Logic of Vacuous Components in Natural Language”探讨了自然语言中的虚化问题。课题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琚
除了初步的研究成果,本年度课题组还积极与语言学界、计算机学界进行沟通交流,共组织包括开题会在内的课题小组研讨、专家面对面论坛五次。前后邀请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前主任研究员、中国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趟路人”
经过这一年的探索和探讨,2012年课题的研究重点将放在“逻辑语义学的综合研究”上。从与计算机界及语言学界的交流中我们认识到,目前国内在面向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上所存在的问题是,计算机领域面向汉语等自然语言的处理以统计方法为主,真正针对自然语言特点设计的程序和算法还很难达到满意地处理一整套自然语言(这里指汉语)的能力。造成这一现象有句法和语义两方面原因。在句法上,很多现象,包括简单的和复杂的现象,如语词之间的依存关系、汉语中的连谓、兼语等现象的谓词论元关系,在语言学上还尚无定论,所以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也难以给出确凿的刻画方案;在语义上,如何让计算机“听懂”、或者说“理解”人的语言,仍为目前计算语言学继续向前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逻辑语义学提供一套、甚至几套形式化方案,不但能够刻画自然语言所具有的比较特殊的一些现象,(如右节点提升、代词回指等不连续现象),还能够构造出可以全面刻画现代汉语书面语的逻辑语义学的句法语义系统。幸运的是,在逻辑语义学诸理论中,最近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组合范畴语法CCG是成功满足这一需求的语法系统,在西方学界已引起计算语言学家广泛关注。
本课题预期在2012年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1、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微软亚洲研究院加强联系,深入了解清华树库到汉语CCG库转换过程中所遇到的、转换结果中预留的语言学及逻辑形式刻画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基于课题组前期利用类型逻辑语法针对汉语照应省略现象提出的范畴逻辑系统LLCW?和针对汉语虚化成分给出的LMP系统,给出CCG框架下相应的组合规则及其添加模态下标的算子,并在此基础上构造混合的范畴逻辑多模态系统,证明混合系统的元逻辑性质。以此推广刻画汉语中更多的相似现象。
3、汉语特殊性的思考。尽管CCG取得了丰硕的信息处理成果,对汉语CCG树库的转换也有初步尝试,但尚无对汉语自身特点及其在CCG下处理方案的思考。幸运的是,我们在已有探讨中可以找到与汉语在不同程度上的共性,如与英语相比,汉语在基本语序上也是主谓宾结构,但对主谓宾的顺序要求不如英语严格;与土耳其语相比,汉语也允许语词上的混序现象,但是混序的实际环境不同。我们将分别对比汉语与各种已讨论语言的共性与特性,为利用CCG进行面向汉语的信息处理做好充分的准备。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ww.npopss.cn-gov.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2011年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逻辑语义学研究”(批准号:10ZD073)启动研究的第一个年头,主要在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思路的构想梳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今年课题组发表的高质量论文有三篇。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社科院的邹崇理研究员、合肥师范学院的李可胜副教授与张璐合作撰写的“The Categorial Logic of Vacuous Components in Natural Language”探讨了自然语言中的虚化问题。课题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琚
除了初步的研究成果,本年度课题组还积极与语言学界、计算机学界进行沟通交流,共组织包括开题会在内的课题小组研讨、专家面对面论坛五次。前后邀请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前主任研究员、中国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趟路人”
经过这一年的探索和探讨,2012年课题的研究重点将放在“逻辑语义学的综合研究”上。从与计算机界及语言学界的交流中我们认识到,目前国内在面向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上所存在的问题是,计算机领域面向汉语等自然语言的处理以统计方法为主,真正针对自然语言特点设计的程序和算法还很难达到满意地处理一整套自然语言(这里指汉语)的能力。造成这一现象有句法和语义两方面原因。在句法上,很多现象,包括简单的和复杂的现象,如语词之间的依存关系、汉语中的连谓、兼语等现象的谓词论元关系,在语言学上还尚无定论,所以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也难以给出确凿的刻画方案;在语义上,如何让计算机“听懂”、或者说“理解”人的语言,仍为目前计算语言学继续向前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逻辑语义学提供一套、甚至几套形式化方案,不但能够刻画自然语言所具有的比较特殊的一些现象,(如右节点提升、代词回指等不连续现象),还能够构造出可以全面刻画现代汉语书面语的逻辑语义学的句法语义系统。幸运的是,在逻辑语义学诸理论中,最近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组合范畴语法CCG是成功满足这一需求的语法系统,在西方学界已引起计算语言学家广泛关注。
本课题预期在2012年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1、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微软亚洲研究院加强联系,深入了解清华树库到汉语CCG库转换过程中所遇到的、转换结果中预留的语言学及逻辑形式刻画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基于课题组前期利用类型逻辑语法针对汉语照应省略现象提出的范畴逻辑系统LLCW?和针对汉语虚化成分给出的LMP系统,给出CCG框架下相应的组合规则及其添加模态下标的算子,并在此基础上构造混合的范畴逻辑多模态系统,证明混合系统的元逻辑性质。以此推广刻画汉语中更多的相似现象。
3、汉语特殊性的思考。尽管CCG取得了丰硕的信息处理成果,对汉语CCG树库的转换也有初步尝试,但尚无对汉语自身特点及其在CCG下处理方案的思考。幸运的是,我们在已有探讨中可以找到与汉语在不同程度上的共性,如与英语相比,汉语在基本语序上也是主谓宾结构,但对主谓宾的顺序要求不如英语严格;与土耳其语相比,汉语也允许语词上的混序现象,但是混序的实际环境不同。我们将分别对比汉语与各种已讨论语言的共性与特性,为利用CCG进行面向汉语的信息处理做好充分的准备。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ww.npopss.cn-gov.cn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