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中,提出“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我们要深刻把握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的哲理所在、方法论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勇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这一基本原理是我们不断推进改革的理论依据,也内蕴了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的内涵要义、目标任务和注重实效的要求。改革的目标任务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由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改革的顶层设计为改革实践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但只有落到实处,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用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马克思强调,“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毛泽东同志认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邓小平同志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崇尚实干、狠抓落实,认为“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改革实效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科学有效的改革实践取得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的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在抓落实上投入更多精力、拿出更多务实办法。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要取得改革实效,就必须掌握科学方法、明确有效路径,从而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相继落地、渐次开花,取得扎扎实实成效。
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改革的实践主体。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实践证明,改革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凸显。改革任务越繁重,就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是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目标是要达到的目的。紧紧围绕既定目标开展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厘清到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要结合实际,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起,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热点问题、民生方面的难点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各领域的风险问题,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整体推进并不意味着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还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使各项改革发挥最大效能。因此,既要继续在全面上下功夫,使改革举措全面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又要持续在深化上用实劲,突出经济体制这个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抓好改革落实,提升改革实效,需要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勇挑重担,勇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什么是改革促进派、实干家?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的就是促进派,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的就是实干家。做改革促进派、实干家,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看问题,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要坚持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把发扬钉钉子精神作为一条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不落空,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原载:《人民日报》2024.9.23 09学术版
来源: 人民日报公众号 2024年9月23日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中,提出“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我们要深刻把握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的哲理所在、方法论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勇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这一基本原理是我们不断推进改革的理论依据,也内蕴了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的内涵要义、目标任务和注重实效的要求。改革的目标任务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由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改革的顶层设计为改革实践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但只有落到实处,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用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马克思强调,“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毛泽东同志认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邓小平同志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崇尚实干、狠抓落实,认为“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改革实效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科学有效的改革实践取得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的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在抓落实上投入更多精力、拿出更多务实办法。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要取得改革实效,就必须掌握科学方法、明确有效路径,从而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相继落地、渐次开花,取得扎扎实实成效。
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改革的实践主体。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实践证明,改革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凸显。改革任务越繁重,就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是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目标是要达到的目的。紧紧围绕既定目标开展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厘清到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要结合实际,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起,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热点问题、民生方面的难点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各领域的风险问题,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整体推进并不意味着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还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使各项改革发挥最大效能。因此,既要继续在全面上下功夫,使改革举措全面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又要持续在深化上用实劲,突出经济体制这个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抓好改革落实,提升改革实效,需要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勇挑重担,勇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什么是改革促进派、实干家?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的就是促进派,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的就是实干家。做改革促进派、实干家,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看问题,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要坚持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把发扬钉钉子精神作为一条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不落空,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原载:《人民日报》2024.9.23 09学术版
来源: 人民日报公众号 2024年9月23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