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我国哲学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历任所长为潘梓年、许立群、邢贲思、汝信(兼)、陈筠泉、李景源、谢地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没有专门的哲学研究机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 <详情>
哲学专业书库的前身是哲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哲学研究所同时成立于1955年。1994年底,院所图书馆合并之后将其划为哲学所自管库,从此只保留图书借阅流通业务,不再购进新书。
2009年1月16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哲学专业书库正式挂牌。
<详情>贺翠香,女,1972年10月生,汉族,内蒙古包头市人。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社会批判理论、女性主义等。
主要著作: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 第四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在西方的演变(下):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9月。
2. 《劳动·交往·实践——论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论的重建》,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3. 《革命领袖的与时俱进》,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
4. 《读懂列宁》,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学术论文:
1.《浅析萨特的自由观》,人民大学系刊《慧泉》1998年第3期。
2.《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统治论问题》,《理论视野》2001年第2期。
3.《哈贝马斯与马克思在自我同一性问题上的对峙》,《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4.《从交往观看哈贝马斯与马克思的全球化理路》,《北京行政学院院报》2002年第1期。
5.《中国儒家的民主与宗教——访国家汉学家安乐哲》,《哲学动态》2002年第5期。
6.《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性——评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观的批评》,《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
7.《生产范式· 实践·理性——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评析》,《晋阳学刊》2006年第4期。
8.《德里达:幽灵与意识形态》,《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0期。
9.《焦点与争鸣:当代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8月31日。
10.《意识形态的幽灵性》,《哲学动态》2006年第10期。
11.《批判与解构——哈贝马斯与德里达重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之比较》,《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1期。
12.《承认与蔑视——霍耐特的社会批判理论评析》,《现代哲学》2007年第3期。
13.《知识·话语·意识形态——从知识考古学看福柯早期的意识形态理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8年。
14.《对承认理论的再思考——从霍耐特到弗雷泽》,《2009年哲学所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2009年。
15.“穿越幻象、认同症兆——论齐泽克探讨意识形态理论问题的新途径”,《世界哲学》2011年第5期。
16.“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影响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1期。
17.“社会批判理论的女性主义视角”,《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10期。
18.“反抗资本——2013年历史唯物主义大会侧记”,《哲学动态》2013年第9期。
19.“超越菲勒斯的享乐——论拉康对女性性征的阐释与分析”,《世界哲学》2014年第6期。
2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概念探微——从MEGA的视角看2”,《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21.“德里达的回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东岳论丛》2015年第9期。
22.“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国外理论动态》2015年第9期。
23.“福柯:不加引号的马克思”,《黑龙江社会科学》2016年6期。
24.“论哈贝马斯后世俗社会的宗教观”,《学术交流》2017年第9期。
25.“霍耐特承认理论与精神分析关系再探”,《哲学动态》2018年第9期。
26.“从道德到法律:论哈贝马斯商谈理论模式的进路”《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年第3期。
27.“在错误的生活中能否正确地生活?——论阿多诺对康德自由观的批判”,《国外理论动态》2020年第6期。
28.“性别、政治与精神分析学——当代批判女性主义与后现代女性主义之争“,《世界哲学》2021年第6期。
29.“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社会整合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年第6期。
30.“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研究中的性别身份问题”,《国外理论动态》2023年第4期。
31.“对数字化时代图像的哲学反思:从黑格尔、卢卡奇、阿多诺的中介思想出发”,《世界哲学》2024年第6期。
译文:
1.“笛卡儿和维特根斯坦论情感”,J.阿然奎,《哲学译丛》,1998年第2期。
2.“拯救1968年的哈贝马斯批判观”,K.W.格瑞,《世界哲学》,2008年第5期。
3.“卡斯托里亚迪斯自治理论中的规范与批判”,安德烈亚斯·卡尔瓦斯,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1期。
4.“列宁国家思想的探源”,诺曼·莱文,《现代哲学》2010年第2期。
5.“政治自由主义和公共理性的局限性”,M.赫鲁贝茨,《世界哲学》2010年第4期。
6.“文化承认的伦理和政治:对批判理论的批判”,雅各布·达尔·伦托夫,《现代哲学》2012年第2期。
7.“活身体与性别:对社会结构和主体性的反思“,艾瑞斯·玛丽恩·杨,《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8.“作为内在批判的批判理论:关于最好形式的争论”,费拉拉;M. 库克,《现代哲学》2015年第5期。
9.“政治宗教与非建制——对21世纪政治神学的反思”,珍.L.柯恩,《国外理论动态》,2017年第6期。
2024年11月4日更新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贺翠香,女,1972年10月生,汉族,内蒙古包头市人。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社会批判理论、女性主义等。
主要著作: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史 第四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在西方的演变(下):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9月。
2. 《劳动·交往·实践——论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论的重建》,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3. 《革命领袖的与时俱进》,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
4. 《读懂列宁》,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学术论文:
1.《浅析萨特的自由观》,人民大学系刊《慧泉》1998年第3期。
2.《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技术统治论问题》,《理论视野》2001年第2期。
3.《哈贝马斯与马克思在自我同一性问题上的对峙》,《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4.《从交往观看哈贝马斯与马克思的全球化理路》,《北京行政学院院报》2002年第1期。
5.《中国儒家的民主与宗教——访国家汉学家安乐哲》,《哲学动态》2002年第5期。
6.《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性——评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观的批评》,《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
7.《生产范式· 实践·理性——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评析》,《晋阳学刊》2006年第4期。
8.《德里达:幽灵与意识形态》,《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0期。
9.《焦点与争鸣:当代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8月31日。
10.《意识形态的幽灵性》,《哲学动态》2006年第10期。
11.《批判与解构——哈贝马斯与德里达重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之比较》,《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1期。
12.《承认与蔑视——霍耐特的社会批判理论评析》,《现代哲学》2007年第3期。
13.《知识·话语·意识形态——从知识考古学看福柯早期的意识形态理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8年。
14.《对承认理论的再思考——从霍耐特到弗雷泽》,《2009年哲学所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2009年。
15.“穿越幻象、认同症兆——论齐泽克探讨意识形态理论问题的新途径”,《世界哲学》2011年第5期。
16.“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影响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1期。
17.“社会批判理论的女性主义视角”,《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10期。
18.“反抗资本——2013年历史唯物主义大会侧记”,《哲学动态》2013年第9期。
19.“超越菲勒斯的享乐——论拉康对女性性征的阐释与分析”,《世界哲学》2014年第6期。
2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概念探微——从MEGA的视角看2”,《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21.“德里达的回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东岳论丛》2015年第9期。
22.“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国外理论动态》2015年第9期。
23.“福柯:不加引号的马克思”,《黑龙江社会科学》2016年6期。
24.“论哈贝马斯后世俗社会的宗教观”,《学术交流》2017年第9期。
25.“霍耐特承认理论与精神分析关系再探”,《哲学动态》2018年第9期。
26.“从道德到法律:论哈贝马斯商谈理论模式的进路”《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年第3期。
27.“在错误的生活中能否正确地生活?——论阿多诺对康德自由观的批判”,《国外理论动态》2020年第6期。
28.“性别、政治与精神分析学——当代批判女性主义与后现代女性主义之争“,《世界哲学》2021年第6期。
29.“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社会整合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2年第6期。
30.“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研究中的性别身份问题”,《国外理论动态》2023年第4期。
31.“对数字化时代图像的哲学反思:从黑格尔、卢卡奇、阿多诺的中介思想出发”,《世界哲学》2024年第6期。
译文:
1.“笛卡儿和维特根斯坦论情感”,J.阿然奎,《哲学译丛》,1998年第2期。
2.“拯救1968年的哈贝马斯批判观”,K.W.格瑞,《世界哲学》,2008年第5期。
3.“卡斯托里亚迪斯自治理论中的规范与批判”,安德烈亚斯·卡尔瓦斯,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1期。
4.“列宁国家思想的探源”,诺曼·莱文,《现代哲学》2010年第2期。
5.“政治自由主义和公共理性的局限性”,M.赫鲁贝茨,《世界哲学》2010年第4期。
6.“文化承认的伦理和政治:对批判理论的批判”,雅各布·达尔·伦托夫,《现代哲学》2012年第2期。
7.“活身体与性别:对社会结构和主体性的反思“,艾瑞斯·玛丽恩·杨,《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8.“作为内在批判的批判理论:关于最好形式的争论”,费拉拉;M. 库克,《现代哲学》2015年第5期。
9.“政治宗教与非建制——对21世纪政治神学的反思”,珍.L.柯恩,《国外理论动态》,2017年第6期。
2024年11月4日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