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研究学人>本所同仁>副高级

胡士颍(副研究馆员,图书资料室)

发布时间: 2020-07-03
字号 +字号 -

胡士颍,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馆员、中国社科院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就读于山东大学哲学系和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北大《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中盐金坛分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思想(易学、儒家思想、早期全真教)、俱舍学、数字人文学研究与平台建设;担任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国际易学联合会副秘书长、《学衡》分册主编;著有《易学简史》《〈阿毘达摩俱舍论〉之有情论哲学》、《易学简史》(韩语增订版)、《忧患学易 遗世独立:黄宗炎易学研究》,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周易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开设(参与)周易精读精讲、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道家道教哲学、心灵哲学、哲学与流行文化、中国古代哲学文献学、中国哲学史前沿研究、中国哲学史专题、中国哲学主文献研读等多门课程。

 

一、学术作品

(一)专著、编著、编辑等

《忧患学易 遗世独立:黄宗炎易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24年。

《〈阿毘达摩俱舍论〉之有情论哲学》,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24年。

《易学简史》(韩语增订版),D.K.S. Publishing Co.,2024.

《易学简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

《治家:中国人的家教和家风》(参与撰写),广西人民出版社2024年。

1872-2015易学总目》(参与编撰),山东大学出版社2023年。

《贤文化经典选编释读》(参与选编释读),九州出版社2020年。

《燕南园故事》(参与编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

《中国文化可以向世界贡献什么》(参与撰写),广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

《清代易学史》(参与撰写),齐鲁书社2018年。

《家风十章》(参与撰写),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

《北大中文名师教育谈》(参与编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王阳明全集》(参与注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

《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参与选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年。

《学衡》辑刊(1-4期),北京联合出版社。

(二)主要学术论文

经史视域下西汉《周易》的经典化与经学化,《哲学研究》2024年第10期。

容肇祖哲学史研究的创新转化及其启示——以其对泰州学派的研究为中心,《哲学动态》2024年第4期。

南宋易学家方实孙生平著述考略,《周易研究》2024年第2期。

“组织化驱动”的实践与理解:从《齐民要术》到“寿光模式”,《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寿光探索》,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23年。

作为“新宗教”的数据主义,《数字化时代的“互联网+”宗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

容肇祖泰州学派研究的历程,《新时代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探索:全国哲学博士后论坛 (2022)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

黄宗羲、黄宗炎治《易》背景、渊源、历程与研究进路,学衡,第四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3年。

守正不守旧  尊古不复古——从习近平讲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讲话谈《周易象数学史》价值,《周易研究》2023年第4期。

四十年来的象数易学研究,《中国哲学年鉴》(202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

萧公权的家族记忆与萧氏盐业,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2年第2辑。

数字人文与中国哲学,田家炳中华文化中心通讯,2022年第2期。

黄宗炎年谱简编,古籍研究,2022年上(总第74期)。

河洛批评与自觉——基于黄宗羲、黄宗炎《河图》《洛书》批评及其再研究,哲学研究,2022年第4期。

《管子》尊贤思想实践分疏——兼从管理哲学角度解读和反思,《中国传统智慧与企业社会责任》,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

黄宗羲、黄宗炎治道思想探析,中国传统文化与传播研究,第10辑,2021年。

六书学与解经学——以黄宗炎论六书与解经关系为中心,中国哲学史,2021(06):30-35.

宋以后“破陈抟之学”检议——以黄宗羲、黄宗炎对陈抟评议为中心,哲学动态,2021(11):65-73.

汤一介《周易》解释学的哲学意义与经学启示,周易研究,6(2020) :65-73.

《山东文献集成》易籍提要续录,学衡,2020(01):306-318.

黄宗炎道德事功合一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传播研究,第7辑,2020(01):24-35.

道教数字人文平台建设刍议,中国道教,6(2019):46-49.

王重阳的心性论结构及其对三教的化约与旨归,道家文化研究(32),中华书局2019年,第216-241页。

星云大师“同体共生”视域下的身体观,人间佛教青年写作论文集,高雄:佛光山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9年,第204-221页。

汤一介“新轴心时代”瞩望与“新易学”开拓,哲学动态,4(2018):66-71.

孔子对《周易》的经典性阐释与经典化建构,周易研究,2(2018):21-27.

黄宗炎诗文著作考述,中国哲学史,4(2017):77-81,121.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身体观及其展开,国际韩国学,2017年第2辑。

从文化地理角度看昆嵛山地区早期道教传播的优势,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17年第1辑。

汤一介先生《周易》诠解述论,儒学的当代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17年。

黄宗炎易学著作考略,浙江历史文化研究,5(2014):251-258.

《山东文献集成》稀见易籍提要,周易研究,6(2012):47-52.

《周易正义》道器思想述论,红河学院学报,3(2010):42-47.

百年郑玄易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周易研究,5(2010):81-85.

论境界哲学视域下的程颢“言”之意蕴,南阳理工学院学报,3(2010):32-36.

《易纬》的气论及其哲学意义,周易研究,4(2009):56-63.

(三)报纸、译文、访谈等

容肇祖:开学术新宗 传中华学统,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7月22日。

文科实验室仍须明晰建设路径与运行机制,中国科学报,2024年2月20日03版。

贤文化与家风建设,中国盐业,2023年第15期。

构建数字人文教育体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社科院专刊,2022年1月28日总第593期。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光明日报,2021年09月08日02版。

思者何为:纪念汤一介先生专题导言,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3(2014)46-69.

心香一瓣祭恩师,汤一介学记,新华出版社2015年。

经典阅读:悦读、苦读与攻读,湖南科技学院学报,6(2014)。

Summary of Cheng Weishi Lun Jiaoshi,中国哲学典籍大全提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Summary of Tongmeng Zhiguan Jiaoshi,中国哲学典籍大全提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为什么要学习哲学,谢利•卡根,哲学分析,3(2014):130-136.

多元现代性与精神修炼,谢尔盖•赫鲁济,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年。

新轴心时代边缘的文化多样性,坎迪德•门迪斯(出处同上)

另一种世界主义,阿希斯•南迪,天人合一与文明多样性,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年。

从多重现代性观念到多重民主观念,童世骏(出处同上)

为环保意识寻求上佳科学之道,爱丽芙•埃尔汗等(出处同上)

当今世界的全球问题与对话可能,丘马科夫 A.N. (出处同上)

“自然—人类”的关系范式及对环境伦理之影响,托马斯 P. 卡苏里斯(合译,出处同上)

基于信仰的绿色朝圣模式,马丁•帕尔默(合译,出处同上)

宗教:起源何处—为何存在—呜呼!何去从,列奥纳德•斯维德勒(出处同上)

宗教想象和人文精神:一种对《法华经》的解读,吴疆,和而不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光明日报出版社2019年。

黄道周易学思想的哲学解读,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2014第六辑.

《清代〈孟子〉学史大纲》读解,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1,2(2013)131-134.

郭九苓、胡士颍等,与当代诗歌同行——访中文系谢冕老师,北大中文名师教育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郭九苓、胡士颍等,我的人生与比较文学研究之路——严绍璗老师访谈(上) ,出处同上。

郭九苓、胡士颍等,大学是学术的圣地——严绍璗老师访谈(下) ,出处同上。

郭九苓、胡士颍等,现代学术与教育之道——陈跃红老师访谈,出处同上。

郭九苓、胡士颍等,永不重复——戴锦华老师访谈(上) ,出处同上。

郭九苓、胡士颍等,寻找中国与世界文明的未来——戴锦华老师访谈(下) ,出处同上。

 

二、课题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浙东学派黄宗羲、黄宗炎易学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19BZX061)

明代阳明学数据库与数字人文平台(项目编号2024SJK002)

202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级教材建设项目道家哲学讲义(项目编号:JCJS202302)(参与)

 

三、开设课程

周易精读精讲

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家道教哲学(合上)

哲学与流行文化(合上)

中国哲学史前沿研究(合上)

中国哲学史专题(合上)

心灵哲学(合上)

中国古代哲学文献学(合上)

中国哲学主文献研读(合上)

 

2024年11月7日更新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506 传真:(010)65137826 E-mail:philosophy@cass.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京ICP备20004808号